小清河碼頭。
經過曆年來的不斷擴建,規模越越大。
貨倉也被分成了很多區域,在阿齊茲的不斷努力下,小清河的貨倉,甚至是吊打朝廷一切糧倉。
李福、李慎、李明三人跟著秦長青,進入了港口。
平日子他們自己是不能單獨過來的,首先要避嫌,不能窺視屬於李治的東西。
要想活的久遠,要麼自行汙穢,要麼表忠心,要麼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一艘艘貨船,停在港口。
龍門吊開始工作,將林邑、真臘送來的倒米運下船。
以前,靠的是純粹的人力,一袋袋往下背,現在有了龍門吊,幾千斤的貨物,也能輕輕鬆鬆的裝載。
柱子還給龍門吊不斷的改良,不麵還安裝了軌道,六匹健碩的老黃牛,作為龍門吊移動的動力。在小清河,不管是什麼,下船之前都要報備,然後排隊卸貨交稅。
可以選擇把商品留在倉庫,賣給阿齊茲,也可以寄存之後銷售的關內、江南,以及全國。
民夫們喊著號子,不斷的拉動龍門吊,一名長者起頭:三尺白布,嗨喲!四兩麻呀,嗬嗨!腳蹬石頭,嗬嗨!手抓繩呀,嗨著!光著身子,嗨喲!使勁拉呀,嗨呦呦呦……“喵喵尒説
稻米越多,這群民夫們的笑容就越多,這便意味著,今年不管收成怎麼樣,糧食都不會漲價了,大家隻要好好的掙錢努力的掙錢,就不會忍饑挨餓。
相對而言,最難受的就是那群糧商了,小清河運來的稻米越多,他們掙的錢就越少。
糧食生意本身利潤很小,但量大掙得錢比較多。如果趕上天災人禍,或者戰亂,他們就立刻會把糧食囤積起來,等到市麵上沒有糧食的時候,在開始高價出售。
很多百姓餓的實在忍不住了,就會賣房賣地賣兒女,購買糧食獲得溫飽。
可以說,糧商很多時候掙得不僅是糧食的差價,更多的是土地和奴婢,哪家糧倉背後,還沒個大佬做保護傘了?
雖然說,朝廷的官倉,在大災之年也有平價倉用於拉低糧價,但官官相護,該漲價的時候還是漲價,很多時候不能全部阻止,能阻止的無非就是一小部分罷了。更何況,市麵上糧價全都漲價,人家沒有平價賣的道理,你也不能給他定罪,更不能說他犯法,很多時候就這麼無奈。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進出口貿易,真臘和林邑的稻米暈了過來,再加上之前因為義倉的糧食被賣,李銀環砍了一批人之後,糧商背後的大佬們消停了很多。
鐵骨錚錚的盧俊義,更是沒事就來小清河,盯著糧食,隻要發現害群之馬,禦史台就會群起攻之。和平年代,沒有了戰爭,想升官發財死老婆很難,所以,盧俊義就把目光放在糧食上,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盧俊義就狠狠咬上一口,他可不是為了發財更不是為了死老婆,他就是想做禦史台的扛把子罷了。
盧俊義為了自己的名聲,時不時的還組織京兆府、關隴、江南豪門的長者來小清河的參觀。
原因有二,給他們打預防針,別在打糧食的主意,你們不配,這個叫做敲山震虎。還有一點,那就是很多人手裏都囤積著大量的糧食,想要急著出手可定會露出什麼馬腳,這個叫逼狗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