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侯府繼妻(01)(1 / 3)

“你們有門路的還是早走吧,這裏沒有出息的。”看門的婆子塞了一顆小幹果,嚼的嘎嘣脆。

“是呀是呀,一定要走的呀?”

幾位小丫鬟附和著。

芙蓉苑還蠻大的,隻是下人不是很多,一位看門的婆子,一位粗使婆子,四位丫鬟。

與三房妯娌的院子裏的下人數量是不能比。

一天的時間在滿腦子的思緒中悄然度過。

早上起床,隨意吃了點東西就去老夫人院子裏請安。

今兒還是得去請安,要與威遠侯一起回娘家,還得去老夫人院落前麵的一個院落前的一個院落看望老侯爺,給老侯爺請安,順便說一聲自己回門一事。

一身素淨的藍色薄棉袍,淺底下珊瑚紅色的百褶裙露出三十公分左右,剛好遮住腳背。

梳著一個民間年輕婦人喜歡的簡單發髻,插上一支玉釵,戴的耳環也是同一套的耳環。

簡簡單單,抹上自己自製的純植物提取的麵霜。楊清緩緩而行。

抵達靜寧院,老夫人剛好用完早膳。

一群妯娌還沒有到,楊清先請安,不再說話,坐在一邊,當木偶。

老夫人也不喜歡原主的家世,楊清想到侯府那些糟心的人實在是太多,還大半都是成年人。自己也不是他們的爹娘,沒有必要去掰正他們,想咋滴就咋滴吧。

她也樂得清靜。以後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等發現懷孕以後就安心的養胎。

老夫人蹙眉,但有教養,不喜歡冷著就是,不至於說什麼難聽的話,還說道,“老大家的,回門是頂頂講麵子的事,你回去住上三晚,好好陪陪你父母。”

“是,謝謝母親,隻是不知道侯爺去不去?”楊清不確定,原主前世的記憶中,原本要去的威遠侯被小妾勾住,沒有去。

“去,老大陪你去,你莫急,多些耐心。”

“明白。”

“我讓人給你備好了回門禮,想必現在已經送上了馬車。你自己的行李可有備好?”

“回母親,已經備好。兒媳有事想請示母親一事?”

“你說?”

老夫人耐著性子與眼前的大兒媳交談。昨兒就交代其餘的人,今兒不用來早請安。

“前幾天,見家中長輩時,老侯爺送了兒媳一個荷包,母親是有看到的吧?”

“嗯,怎麼了?”老夫人知道但不知道裏麵有多少的銀兩,她想著應該有個幾百兩,最多一千兩左右。

“兒媳昨兒下午整理物件時才打開,嚇了一跳,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那麼些銀兩。

加上兒媳出自農家,除了親人,對土地最有感情。想著趁回門的幾天,在娘家附近買個莊子,以後也能有個進項。還想順手買一兩房下人,帶進府先學學侯府發規矩,以後再送去莊子上,您覺得行嗎?”

坐在一邊的老夫人點頭,“不錯,心裏是個有成算的。買吧,你自個兒的銀子,想買什麼就什麼,我不過問。”

“是,謝謝母親體諒。”溫溫柔柔的,聲音輕聲細語。

老夫人沒有問,老侯爺給了多少銀子?聽村姑兒媳楊氏說嚇了一跳,也沒有在意。在她看來,兩百兩銀子都能嚇眼前的兒媳一跳。

“行了,隨我一起去老侯爺的院子裏請安,告知一聲,到時候差不多老大就能忙完,與你一起回娘家。”老夫人對著心腹嬤嬤周嬤嬤使眼色,臉色很不好看。

周嬤嬤明白,這是讓她去催侯爺。去不去,得讓人來說一聲不是。

老夫人帶著丫鬟,與楊清去到前麵的院落,見病重一直躺在床上的老侯爺。

老侯爺雖然病重,但不影響他說話。

見到親自挑選的兒媳,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今兒回門吧?”

“是,父親。”這聲父親,楊清喊的真誠,也是發自內心的。眼前的老侯爺無論外麵的人怎麼評價,但對原主不錯。

臨終前還給原主留了不少財產,還說原本想報恩,但不知道是不是會害了她等一些話。

還再三讓妻兒保證以後善待原主,才閉眼。

對原主真心不錯,就是去世的有些早。

真心實意的一聲父親讓老成精的老夫人聽了出來,悄悄的打量了眼身邊的大兒媳,隻是沒有說話。

“回去多住幾天,陪陪你爹娘,養你長大不容易。在他們身邊盡盡孝。”

“是,父親。等我回去,進山給父親找點上年頭的野參。小的時候,我曾隨村中一位老太太學習過幾道藥膳,到時候天天熬給父親吃,也許能治好父親的病疾也不一定。”

楊清可比在意老夫人是否詫異,誰對自己,自己就對他好。

“好,我等著。”老侯爺笑著應下,又對身邊的長隨說,“去把我準備的回門禮送去馬車山貨,你親自送他們回去,順便見見有根。”

侯爺的長隨不是簽了賣身契的奴才,是他從軍中帶回來的一條腿走路有些問題,有些瘸的軍卒:萬鵬。

與楊父是袍澤,在軍中時關係都極好。兩人多年來一直有聯係。還有幾位,也一直幫老侯爺在做事,他們這些能聯係上的軍士,多年來抱成團,一直關係不錯。

“是,侯爺。”萬鵬憨厚的朝楊清笑笑。

“謝謝萬叔。”她的記憶中有萬鵬。對她也不錯,每次都去到她家裏,都會給原主帶些零嘴。

萬鵬笑著擺手,但沒有說話。

一直到從老侯爺的院落出來,威遠侯都沒有出現,隻有周嬤嬤匆忙而來,在老夫人耳邊嘀咕幾句,老夫人臉色都變的很不好,一片漆黑,隻是很快的又變成了一張和煦慈祥的麵容。

難得溫言的對原主說,“老大家的,老大有些公務在身,看來今兒是陪不了你回娘家,你回去與父母好好說說。”

“是,兒媳明白,公務重要。母親,兒媳想辦好事情再回府可以嗎?”

“行,但不能延長太久。你也知道,你與老大的名聲都有損。”

“是,兒媳省得。”

“明白就好,沒事就早些回去。”

趁那威遠侯不陪自己回娘家,老夫人覺得愧疚,楊清趁機提出在娘家多住幾日一事,老夫人沒有二話,立馬答應下來。

回去的時候,陪著的有一位丫鬟,一位婆子。

一共三輛馬車,一輛坐的是丫鬟,婆子,一輛是楊清一人,還有一輛全是禮物。老侯爺的禮物比前世多,萬鵬親自駕著馬車,身後的馬車中裝的滿滿當當,還有兩位下人乘坐的馬車中也塞了半車。

崖下村

楊家

大清早開始,楊父楊有根就背著手,在村口走來走去,來回踱步。

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見到侯府的馬車。楊有根回家用過早飯,又不自覺的走到村口踱步。

身後還跟著個小尾巴,老三家的兒子四歲的小正德。

小正德吸吮著大拇指,跟在爺爺身邊,村口的百年大樹下,圍著一圈大石頭,上麵坐了不少與楊有根年齡相差不大的老頭(麵相老)。

就連村裏的裏正都在其中,有一位與楊有根關係不錯的,老劉頭朝楊有根喊,“有根,你急啥,來坐會兒。”

“不急,不急,閑著沒事。咳咳!”楊有根有些不好意思,不承認自己就是來等小閨女。

“你個有根,死鴨子嘴硬,有啥不好意思承認。想閨女了就直說,你家小清是個好孩子,在家裏的時候,十裏八村的誰不知道小清是個好姑娘……老劉頭唏噓不已,前幾年,他還想過替小兒子求娶老楊家閨女。

隻是當時,老楊家放出來話,說是孩子不滿十六歲,不考慮婚事。最小的閨女,想多留一兩年。

等小姑娘十六不到半年,人家京城的威遠侯親自上門找老楊說了半天,第二天就有官媒上門,替老侯爺的嫡長子求娶老楊家的小閨女。

隻等嫡長子替亡妻守滿三年,選好良辰吉日就迎娶老楊家小閨女過門。

這下十裏八村想求娶的人家直接歇菜。

別人不知道,但他知道老楊頭是不願意小閨女嫁進高門大戶的,隻是不知道那老侯爺對老楊說了什麼,讓老楊鬆了口。

前幾年可是有周邊的小鄉紳之家動過替兒子求娶老楊家小閨女的心思。

隻是被老楊拒絕了。

最後誰也沒有想到,老楊家的小閨女居然有更大的造化。

齊大非偶,都曉得。老楊這幾天可一直不高興,臉上都掛著擔憂。

楊有根就這麼來回踱步一直到午時末才在村口見到姍姍來遲的幾輛馬車。

忙拽著小孫子往家裏跑,氣不喘心不跳的,一口氣的跑回家門,進門就吩咐家裏的人,“快,動起來,廚房多燒些開水。侯府規矩大,愛幹淨,動不動洗手,多燒些備用。”

“是。”

四個兒媳都動了起來。全部窩在廚房裏忙碌。

家裏從婚事過後,又仔細的打掃過,昨兒,家裏的門窗,炕全部都擦了幾遍。

家裏現在能用纖塵不染來形容,家裏的房屋,全是推倒重建的,清一色的青磚瓦房,還有一條從院門口到正房的石板路。

一個大院子,四個小院子,其中三個小院子都不大都是三間正房,左右各一間的廂房。隻有二老與老大一家住的院子是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也是婚事定下來以後,推倒重建的,耗費光楊家所有的積蓄,還找昔日的袍澤借了一些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