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一點,程進一家三口姍姍來遲。
進來就看到老大一家四口與二老說說笑笑。
與父母打完招呼,程進就喊程前出去說話。
房間裏全是人,不利於他談話。
兄弟兩走到電梯對麵都樓梯口說話。
推開門到樓梯間,程進就開始噴老大,清瘦儒雅的臉上表情變得猙獰起來。
“大哥,怎麼想著要輪轉?你們照顧爸媽就是,我與老三有多忙,你心裏沒數嗎?怎麼總是給我們找事?”
程進此時腦子一定進水,也沒有做表情管理。麵目有些猙獰。
站在角落裏的程前,以為是什麼事,沒想到老二開口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愕然的望著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親弟弟,小時候的記憶與長大以後的記憶交織浮現。
眼淚突然就這麼沒有預兆的嘩啦流下臉頰,察覺到自己流淚,抬起手胡亂的擦一把,轉身推開樓梯口沉重的木門,大步的離開,隻是在手鬆開木門的時候,他回首望著老二說,“老二,那也是你與老三的父母。
在你們是個麻煩的時候,他們沒有嫌棄你們是麻煩,以後說話注意些,別讓爸媽知道你心中有多嫌棄他們是麻煩。還有,我從不奢望你們對我有所感激,但我也不是你與老三能叱責的,我不欠你們幾個什麼。
至於你們有沒有欠我什麼,你們自己心裏明白。還有以後別總在我麵前秀什麼優越感,也別對我與你大嫂呼來喝去,我們再不堪也沒有找你與老三討一碗飯吃。
之前麻煩你們三人幫忙墊爸媽的醫藥費,也是生平第一次,你放心過幾天出院的時候,我一並還你們三人。
但也是最後一次,即便以後我窮的去討飯,也不會討去你家門口。求你施舍一口。老二,我後悔當年撕掉大學通知書,成全了一個白眼狼。
我以為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更能懂感恩,懂的孝敬父母,現在看來不是。教養,不是學曆高教養就越好,你讓我知道學曆不代表教養。”
說完,眼淚再次啪嗒滴落。
隻留下也在愕然狀態的老二程進,他有些不明白,自己說了什麼,老大怎麼莫名其妙的就哭了,還說這麼些話。
許久之後,老三來到樓梯間找到他,問,“二哥,你與大哥談的什麼樣?不會讓爸媽真去咱們兩家吧?我媳婦兒不願意,在家裏可是說了,堅決不幹。
你說也是,伺候咱媽還行,她是個女的。可伺候咱爸,她一個兒媳婦怎麼成?那多不合適。”
老三絲毫沒有覺得,自己也要參與到照顧父母當中。
他們兩人就像局外人一樣。如此寡心寡情,真是替老爺子老太太感到些許的悲哀。
老三嘚吧嘚吧的說著,老二沉默不語,許久才幽幽的說,“老三,老大這次不會後退,做好輪轉的準備。還有你有錢,照顧咱爸你可以請人,別舍不得,那是咱親爸。”
說完,渾身鬆散,一點精氣神都沒有,整個人有些喪,腳步沉重的離開了樓梯間。
有了程前發威,老二頹廢,三兄弟商量的還行,一家半個月的轉。
出院那天都來,第一站肯定是先去老大家裏居住。程冪,劉成夫妻今天沒有來,程冪去了外地出差,還沒有回來。
日子就這麼過著,楊清每天早中晚的做飯,讓孩子們給二老送飯。
小閨女想學特長,現在也不小,能挑選的有限,小薇薇選了學國畫與書法,就在景園小區裏學習,是市裏一位有名的老師。
在國內雖然排不上什麼名,但在朗州市還是挺有名。
家裏也蠻大,是小洋樓的一樓複式樓,有兩百多個平方,還特意留出一間房讓他教學生。
學費也貴,暑假裏隔一天學習半天。
好在剛剛放暑假不久,還沒有開班。一般都是七月中旬開班,給學生們先休息一段時間。
“媽,我想去打暑假工。”在二老出院的前一天,在家裏無所事事的程墨,突然想去打工掙錢。
在家裏天天打遊戲也覺得膩,還有他對網遊也沒有癮。
“不急,等半個月以後,你爺奶去了你二叔家裏以後。你和你爸回老家蓋房,你也跟著幫忙,到時候我給你發工資。”
前兩天程前就回老家跑手續,老房子翻修要重新找村委開證明蓋章,還得辦新的房產證明,以前的都是舊的。
家裏的田地也要去看看,家裏沒人。現在農村大半的人在家裏插秧,都是中季稻。
離收割還早的很。
“啊,咱翻蓋老家的房啊?”
“嗯,咋啦,趁現在手中有錢,趕緊花一些,家裏的建設快點搞。要不然你爸那心軟之人,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聽別人的攛掇要給人借錢。
這不,我先把該搞的全搞完,你們兄妹倆讀書的錢還有未來讚助你們買房的那一點點錢,先留好。到時候供你爸心軟的錢也沒有了多少。”
“媽,你真是了解我爸。那行,等爺爺奶奶去了二叔家裏,我和爸回老家蓋房。”
程墨喜滋滋的。
此時,前任房主古涵正帶著一人站在楊清家的老房子前。側身問老同學,“有想法了嗎?”
一位個子高瘦的年輕人,推推鼻梁上的眼鏡,一隻手還拿著一張A4的白紙,上麵寫好了各種數據。
望向這棟三合院的平房說,“有了,隻是價格有些高。我想建一棟能與自然合為一體的鄉間別墅,你看,周圍的景色多好,還沒有別的建築存在,山林竹林,湖泊全都有,真美。隻是不知道房主的想法。”
古涵望過去,屋後是山林,高山險峻,鬱鬱蔥蔥,左側是幾百畝的竹林,右邊是村道,屋前大片的平地,下個平緩的坡度,再繼續朝前走,就是高高的堤壩,再就是本地有名湖泊:月亮湖。
天然湖泊,水質清澈,湖泊全是高山。
後麵開出來一條村道,就是房主右側的那條村道,與村裏的主幹道連接。從主幹道分出來的一條岔道,岔道路段兩側是山,隻有月亮湖這邊的房主家的。
整塊的平地大約有十幾畝的範圍,右側公路後就是分給房主家的十幾畝水田。
聽房主說這也是把房屋蓋在這邊的原因,離田近。
月亮湖,湖如其名。不過是個滿月。圓圓的,在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微風吹拂,水麵泛起絲絲漣漪,真是美的他都想在這邊蓋房隱居。
“等下你與程哥說一聲,他估計也做不了主,能做主的還是他家那一位。我們一起去他家,你與楊姐好好說說,我估計能成。”
古涵也希望老同學這單能成,是他介紹的。老同學可是清大建築係的博士,在讀研讀博期間就跟著學校的建築係大拿做事,參與很多大型小型的建築設計,裝修。
裝修這單,歸老同學設計,但裝修隊伍是自己的,他一樣能賺一單。
“行,等下與房主好好說說,我去拍視頻與照片,還有與老師視頻,讓老師也瞧瞧周圍的景致,也給我一些建議。”
“行,你去忙你的。我找程哥去。”站在太陽底下,戴著墨鏡也難受也熱啊。
古涵趕緊溜。
他真是沒有想到,鄉下還能有人在十幾年前建造這樣的三合院。
是建的很糙,但想法是好的。
麵積也大,像現在的宅基地,就不可能像以前一樣批那麼大。他們是翻蓋,在原有的麵積上全部利用起來,這點別人也說不出來什麼。
建築麵積挺大。
程前正在屋裏拿東西,收拾一些東西運去老宅。
羅森拿著手機與老師視頻,那邊一位儒雅的教授,望著視頻那端的景致也很喜歡,“羅森,那地方真漂亮,可以做個景區。”
隻見他的學生搖頭,“老師,景致確實原生態,很美。但村裏很偏僻,大部分村民已經搬遷走了,沒有幾戶人家住在村裏,留下的那些在家的也都是老人。
我問過一共是十二戶人,他們是不願意離開,這是半山腰,早些年沒有下山的公路,下趟山很難。後來移民搬遷,那些人都離開了。
因為不是搞什麼水庫啊這種國家性的搬遷,還有一些老人死活都不願意搬走,才留下。
現在留下的十二戶人家的戶主,也老了。他們的兒女也在外安了家,有的戶口都遷進了城市有的甚至是外省。
其實真正戀家,願意留下的青中年一隻手都能數出來。幾年前,修建了村村通公路,但年輕人也不願意回來種田,老人們也不願意別人來搞開發。
用他們的話說,錢是花得完的。可這青山綠水,是要一代代傳給後人的,不能給資本家賺錢破壞他們祖輩居住的地方。
即便政府來牽頭出麵做工作,可老人們死活不同意,誰敢硬開工,老人們就躺在車子前麵,這裏的投資環境,因為老人們已經變得臭名遠揚。沒人敢來投資。”
羅森把自己知道的全告訴了對麵的老師。
“挺好,確實不是每個地方都要開發,烏央烏央的去很多人。秀麗山川也不能到處都充滿了商業氣息。
老人們智慧,換做我也不想外來人天天熱熱鬧鬧的打擾小山村的寧靜。
不對啊,既然都是老人家,怎麼還有老人願意舍得花很多錢蓋鄉間別墅。”
教授也蠻好奇的。
還有老人這麼舍得?
“不是老人,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是村裏唯一還眷戀鄉間的一對夫妻。現在離家也是因為兒子閨女在城裏讀書,才暫時離開,大兒子今年高考完。小閨女還有四年也高考,到時候他們就要回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