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 五零(07)(1 / 3)

一把拋下手中拖的人,“給老子滾,麻溜的滾的遠遠的。”

一個小坡,真要滾下去,可是要落進冰冷結了一層薄薄的冰。

鄭母死死的抱住小坡下的一棵大樹,“楊清,我是你婆婆,你個不孝的東西。”

楊清扭動身軀,一個側身,衝過來的鄭老頭自己衝到小坡下,沒有刹住腳,直接衝進池塘中,完美的落入水中。

站在岸上的楊清高高在上,望向下麵,聲音中帶著肅殺,“我最後一次告誡你們,再敢來我們楊家,再敢找我和小石頭以及我楊家人的麻煩,我不介意滅了你們全家,一把火燒死你們姓鄭的所有人。不信到可以試試,我這人不喜歡打嘴皮子仗,能動手絕對不動嘴。

下次再來,你們就等著你們一家滅門?”

說完,楊清拉著兒子的小手進屋。

下麵的鄭家兩人,被嚇的回家雙雙倒床。老頭因為落水,病的更加嚴重,等病好也去了半條命。

反反複複一直病了半年左右。

從那以後,鄭家人一輩子都沒有再來過南雲山村的楊家鬧事。

楊清的日子,可算是徹底的清淨下來。

度過了艱難的三年,過了幾年,迎來了知青插隊。

一九六八年九月,南雲山村迎來了第一批的下鄉知青,有本地城裏的,也有更遠的城市的。

一群知青從市裏下火車以後,在火車站一間被知青辦臨時要來的辦公室登記好以後,有幾人被安排上了來接他們的手扶拖拉機。

楊習昌開著車來接他們,招呼著幾人,“上車,上車,要在市裏停下買東西的現說一聲,可以把你們送到市裏的供銷社大樓買你們需要的物品。缺什麼今天就買好。

我們生產大隊離市裏二十裏路,想進市裏買東西,可夠你們走一會兒的。今兒有車,方便,還能幫你們拖回去。”

一位從京都來的小夥子,十八歲,長得不錯,一口大白牙,一笑就會露出來,笑容陽光,很逗人喜歡。

上車趴在前麵問,“叔,咋稱呼?”

楊習昌笑笑,“我姓楊,名習昌,你們可以喊我楊同誌,也可以喊我昌叔。我的大兒子與你們的年齡差不多。”

京都的小夥子樂了,咧開嘴樂道,“叔,我也姓楊,我老家就是南雲山村的,不過我爺爺說,我們家從南雲山走出去已經好幾十年了。

還讓我來找一位楊季福爺爺,說是他堂兄。還讓我瞧瞧堂爺爺過得好不好,來的時候,我爺爺寫了一封信讓我帶給堂爺爺。”

京都少年的一番話,驚住了楊習昌,伸手指著少年,有些結巴的問,“你爺爺是不是楊季民?早年出去的,部隊來信不是說他陣亡了嗎?”

京都少年也驚愕的張大嘴巴,“我爺爺什麼時候死的,沒死,搞錯了。你是?”

楊習昌說道,“楊季福是我爺爺,你可別喊我叔,喊哥吧?怎麼搞得,幺爺爺(楊季民)怎麼孫子這麼小?”

京都少年認親成功,心情好,給堂哥解惑,“我爺爺比大爺爺小好多,加上在部隊結婚遲,當然我不會很大咯。”

一路上,兩人聊的挺愉快,在供銷社停留了兩個小時,讓知青們買缺的物品。

其餘幾人可羨慕楊紅星,在插隊的地方有親戚,可真好。

一路上他們開始還沒有什麼,可等進入南雲山生產大隊以後,一個個的嘴巴張的能塞下雞蛋。

從進入村道,就看到寬闊的村道兩旁都是樹木,十多米寬的村道鋪上了鵝卵石。這樣暴雨天走路不怕腳陷入暴泥中。

“昌叔,兩邊的樹挺雜的呀?”

“嗯,是蠻雜的,不過都是好樹,有用的樹。”

再進去,發現了荒山上的茶樹,成片成片的,綠油油,看著就心生歡喜。

楊習昌主動給大家介紹道,“你們看到了兩座山,一座是茶山,前山後山左右都是茶樹。另外一座山,中的全是橘子橙子。到了春天,還會在周邊陽光能照射的到的地方種西瓜香瓜,我們村很忙,但我們生產大隊的工分高,每年到年底能分到不少錢。

還有票,雙搶的時候分一次糧食,收割晚稻以後再分一次糧食,我們這裏風調雨順,隻要勤快,你們不會缺糧食。”

“真的嗎?”楊紅星雙眼放光,他家條件算蠻好的,可吃的也不是多好。

“那是,我們生產大隊是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生產大隊。”

說道這個,楊習昌驕傲的很。

進到生產大隊,發現,規劃的不錯,大部分的房屋集中蓋在一起。

也有零散的房屋蓋在別處,但那些零散的房屋都在地勢平坦的地方,集中的地方現在已經沒有地基可蓋。

大多數都是青磚瓦房,也有土坯磚瓦房。

即便是土坯瓦房,可遠遠望去,發現家家戶戶的院落裏有黃橙橙的果子掛在樹枝上。

每戶人家至少都有一棵果樹,但大半有兩棵果樹。

家家戶戶有,一些紅袖子來了也沒法子,法不責眾。還有並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把之前中的果樹砍掉。隻是不讓再中而已。

南雲山生產大隊家家戶戶種的果樹可有了很多年。

車子一直開到快到村尾,一排用最厚實的土坯磚蓋的知青院。一個大院子,裏麵套著兩個小院子,“這是生產大隊為你們知青蓋的知青院,裏麵有兩個小院,門外有掛牌子,男女分開住。裏麵有廚房,有茅廁,還帶有菜園。衛生幫你們搞過,自己再搞搞,就能鋪上被子。”

“對了,廚房裏麵有兩口大水缸,還有一口裝糧食的缸,你們剛來分給你們的糧食也在糧食缸中。一人幾十斤夠你們吃到收晚稻時。”

說完,等知青們搬完行李,他開著車嘟嘟的走遠。

一群知青忽然發現,自己確實運氣不錯,分到了南雲山生產大隊,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許。

回到家裏的楊習昌說了幺爺爺沒死的事情。楊三叔不怎麼感興趣,“既然沒死,怎麼不聯係老家。信都沒有一封,現在孫子下鄉想起了老家,好笑的很。”

楊三叔一點也不想與那位留在京都的幺叔聯係,有什麼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