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冷哼一聲:人心原本就在那裏,他隻是錯估了這些人對皇室的忠誠,對他的忠誠。
或許他還健在,這些人不會出什麼問題,以至於他忘了他一死,這些人手裏再有權利,隨時都可能變得自私。
他人都死了,拿什麼保證這些人的忠心?
如果可以穿越到先皇未死之時,她說不定能發揮眼疾手快的速度,將先皇早點掐死算了。
現在是她掉坑裏,說什麼理由都無法和解。
先皇對他自身的威懾過於自信,人才死了多少年?
集體另謀出路了可還行?
諸葛慶失笑,難得看見主子情緒波動這麼大:按照曆史大事件來看,先皇確實非常自信,而最初的這些人對先皇也崇拜之極。
人走茶涼啊!人死燈滅
比起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十二歲孩子,和出身格局本來就不高的太後先皇確實應該選擇忠心不錯的輔臣,兄弟和妹妹。
而且,先皇將平衡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每一方勢力都有牽製,總體還有李安把關,怎麼看這個局都不可能壞成這樣。
說句不好聽的,在整個計劃中,原先的太後娘娘隻是一個擋箭牌,並不在先皇的考慮範圍內!
柳芸嗤之以鼻:時局易測,人心難測。
這個局編造得好,可是在缺了一塊板時,整體就歪了。
最先缺的這塊板,不就是賢王。
諸葛慶認同:是啊,可能先皇最走眼的就是賢王。
本來所有人都被安排好了,就等皇上一步步成長起來,順理成章的親政,主持時局。
偏偏有一個人最先因為私心跑了,就把所有人都帶跑了。
其他人看到賢王得到了巨大好處,自然也會慢慢為自己考慮,初衷就沒了。
柳芸恍然:私心,也是會傳染的。
本來大家都一樣,彼此警惕,彼此牽製。
突然有人得到了巨大好處,所有人都默契的偏向了自己。
而且,先皇安排的後手,彼此未必完全知道。
至少長公主手裏的私軍,連賢王可能都不清楚,而三大輔臣也未必知道暗龍衛給了賢王
不可能完全無隱瞞,還涉及到一個詞權重。
世事如局,人人是棋。諸葛慶捏著小胡子搖頭晃腦:先皇自以為是執棋之人,卻不想棋子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安排的這一切,每個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否則無法閉環。
一顆棋子跳了出去,整個棋局都崩了啊!
先皇彌留之際,能夠安排出這種沒有明顯缺憾的局,可見他的手腕。
當時留給先皇的籌碼也不怎麼樣就是了。
柳芸冷哼一聲:知道是一回事兒,理解是不可能的。
而且,我偶爾仔細一想,先皇駕崩之事其實挺迷的。
出宮微服私訪一次,身受重傷而歸,說咽氣了就咽氣了,縱觀曆史,有幾個皇帝死得這麼憋屈難看的?
柳芸深深的鄙視:如今知道他私訪前還特意見過長公主,並且安排了私軍,是不是表示他對所謂的私訪早有準備?
他去做了什麼?為何會受傷不治?
還能匆匆趕回來安排後事,會不會也是他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