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我素知你本事,隻是如今北邊匈奴人作亂,郡中兵士短缺,光防衛安邑都略顯人手不足,此等癬芥之疾,我等隻能暫且放過。
眼下河東太守尚未到任,我等也隻能暫時先維持住當前局麵,靜待太守到來之後,再作處置!”
雖然知道徐晃所言在理,但礙於眼下郡中新舊太守交替,暫時群龍無首,而自己雖身為郡丞,但卻並無用兵之權,衛覬隻能無奈拒絕了徐晃的提議。
徐晃也知郡中眼下難處,隻是他既然得鄉人推舉得以入郡中為吏,自然想要造福鄉裏,怎奈眼下郡中局勢如此,其空有才華也隻能望洋興歎。
看著徐晃滿腹躊躇的樣子,衛覬隻好好言相勸道:
“公明,我知汝素有大誌,隻是可惜不遇明主,致使明珠暗投。還請公明再且忍耐一些時日,據我在京中的同僚傳來的消息。
陛下已經命羽林中郎將楊廣前來河東募兵,主持平定南匈奴之亂事宜,到時我與楊中郎舉薦一下,讓公明參與此次平亂之戰,想必憑公明的才華,應當能夠脫潁而出,建立一番功業!”
“郡丞此言當真?”徐晃一臉驚喜道。
“當然,難不成我還會騙你不成,想來現在楊將軍應該已經出發正往河東趕來了!所以公明,你眼下若有閑暇,就先將汝昨日與我所言的平定匈奴之策詳細整理一下,交到我這裏。
待中郎將到來之後,我找個機會將其獻給中郎將閱覽一番!想來隻要那楊廣真如傳言那般英明神武,必會對公明施以重用!”衛覬接著說道。
“多謝郡丞,此番晃若真能得楊中郎將重用,必不忘郡丞舉薦之恩,他日若有所需,晃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徐晃一臉感激的說道。
“公明言重,此番我也有些許私心,不瞞公明,眼下大漢局勢波瀾詭橘,天災人禍不斷,我料未來天下或將有大變。
而河東被山帶河,四鄰多變,天下之要地也。又有鹽池之屬,鐵官之利。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為吾家族著想,我也不得不事先未雨綢繆,提前找到一條退路。
而這羽林中郎將楊廣出生天下名門,方今天下也隻有汝南袁氏能在家世上與其一爭高下。而其又素有善戰之名,未嚐不是我等心目中的明主。
隻要其能順利平定此次南匈奴之亂,憑此戰功,未嚐不能讓其留任河東,坐觀天下成敗!”衛覬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
“郡丞,天下局勢真惡劣到了如此嚴重的程度了嗎?難道大漢就沒有一絲挽救的機會嗎?”
徐晃聞言有些不敢置信。他不相信自己心目中的那個聲威赫赫的大漢竟也有一日會到了如此病入膏肓的地步!
“唉!我也希望是我多想了吧!”可是衛覬一想到當日袁紹派人前來聯係自己時所說之言,就不得不放棄自己心中那個無謂的希望。
“誰能想到,三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竟早就對漢室不滿,暗中籌謀多年想要取漢室而代之!”
而身處河東要地的衛士家族自然也就率先落入袁氏眼中,畢竟,同屬關東士族陣營,若是袁氏真的能有所成,衛覬自然也不會在漢室一根樹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