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錯失良才(1 / 2)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此話果然不假。

法真作為飽學宿儒之士,曾經在地方上擔任多年的官吏,具有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由他提出的民生策略都具有執行意義,傅燮和太史慈等人也隻能在一些小小方麵做出修改。

不僅如此,隨著與太史慈等人共事已久,法真也對太史慈等一眾年輕人作出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太史慈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良將,對於涼州的安穩十分重要。

本來就是涼州出身的法真自然也希望涼州越來越好,因此也動用了一些自己的人脈,將涼州境內的一些賢才推薦給了太史慈。

……

“多虧了將軍平定韓遂之亂,否則阜隻怕也要流亡他鄉了。”一名身材修長,五官堅毅的士人對太史慈麵帶感激道。

太史慈微微一笑,伸手扶起他道:“義山先生請起,先生乃是涼州難得的治政之才,今日有緣相見當真令人喜不自勝。”

說罷,賓主兩人坐定。

這楊阜可不是一般人,曆史上馬超在涼州掀起反對曹操的叛亂,涼州群雄盡皆響應,唯有楊阜帶兵堅守城池,可以說是有節之士。

太史慈迫不及待道:“法別駕評價先生有濟世之才,若隻是屈居於家中,未免太過屈才,到涼州任職如何?”

楊阜點頭微笑:“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太史慈欣喜道:“既然如此,且請先生擔任長史之職,日後再有升遷。”

楊阜早年被舉為孝廉,很有希望進入官僚係統之中,不過還是沒想到太史慈用人不疑,上來便委任他為長史。

實際上太史慈早就從楊廣送來的情報中知曉了楊阜的名聲,所以才能這麼有先見之明,不過楊阜反倒以為太史慈十分重視他,倒也無傷大雅。

涼州鐵騎雖然聞名天下,不過同樣不乏智謀之士,比如董卓的女婿李儒,廢少帝,遷都長安等一係列事件之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不過在楊廣的眼中,涼州最著名的謀士還不是李儒,而是那位毒士。

因此,在接連得到戲誌才和荀攸等謀士之後,楊廣又將目光投向了涼州的賈詡,太史慈離開洛陽之前,便特意交代了一定要尋到賈詡的任務。

而此刻,作為涼州地頭蛇的楊阜就在當麵,太史慈便迫不及待的開口問道:“義山先生久居涼州,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賈詡?”

楊阜一愣:“賈詡?”

“不錯,賈詡字文和,某聽說此人頗富智謀,如有可能,本將倒想將此人召入府中,為本將出謀劃策。”太史慈點點頭,不過看著楊阜的臉色好像有點古怪?

楊阜訕笑兩聲:“不知道刺史從哪裏聽得賈文和頗富智謀,難道是閻公?”

太史慈有點奇怪,“難道主公的情報有誤,涼州並無賈詡此人,不過這個閻公又是何許人也?”

楊阜解釋道:“賈詡早年與友人歸鄉,遭遇氐人劫持,賈詡欺騙氐人說自己是故太尉段公外孫,因此逃過一劫,而與他同行的數十人則是全部慘遭毒手。”

說道這裏,楊阜的語氣變得有些譏諷:“賈詡獨自一人騙過了氐人,逃得一條性命,卻置同行於不顧之地,閻公乃是涼州名士,反說賈文和有良平之才,豈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