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黃門畢嵐(1 / 2)

楊廣雖然心中對突然冒出的畢嵐感到好奇,但還是對其微微點了點頭。

見楊廣願意接納自己,畢嵐心下大喜,但其也知現在並不是說話的時候,當即麵不改色的繼續在前引路。

而就在畢嵐心中波瀾漸起之時,對於突然冒出的畢嵐,楊廣心中又何嚐不感到好奇呢?

若是其心中所料不錯的話,此畢嵐應當就是史上未來“十常侍”之一的畢嵐吧。

史載畢嵐為兗州東平郡人,熹平中,擔任掖庭令,掌宮人簿帳及蠶桑女工等事。

後於熹平六年(177年),畢嵐奉皇帝命,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於玉堂及雲台殿前。

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

後又作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從畢嵐所做所為來看,宦官之職似乎埋沒了其不少才能。而相較於史上其他的“十常侍”而言,畢嵐似乎還完全稱不上窮凶惡極,隻能說是命運弄人罷了。

而讓楊廣疑惑不解的是,本就應在這幾年逐漸得到劉宏重用的畢嵐似乎完全沒有發家的預兆,眼見熹平之年即將過去,都還隻是充當一小黃門。

不過楊廣又哪裏知道,此世的畢嵐之所以落得如此地步,還皆是拜楊廣所賜。

要知道若是沒有楊廣這幾年刻意的推動,劉宏心中鴻都門學這項計劃還要在差不多十年之後,才會提上日程。

而這場北伐鮮卑之戰的慘敗更是完全將劉宏的精氣神給擊碎,以致於之後劉宏逐漸喪失了剛開始的雄心壯誌,開始沉迷於享樂之中,這才有了後麵擅長建造的畢嵐表現的餘地。

而能在曆史上逐漸成為聲名赫赫的“十常侍”之一的畢嵐,見此情形又怎會滿足於自己始終出於如此地下的地位。

善於察言觀色的他發現,近兩年來楊廣的名字頻頻出現於皇宮大內之中,對於這位劉宏的新晉寵臣,宮內不乏有想要與其結交之人,但在念及楊廣那弘農楊氏的出身之後,隻得紛紛打退了堂鼓。

畢竟宦官集團大老與士大夫集團之間的紛爭,這些底下之人又如何回不清楚呢!

而在宮中素無關係的畢嵐卻別無選擇,與其繼續碌碌無為下去,不如盡快找個靠山,他相信憑借自己這兩年的觀察,這楊廣在看過自己精心為其準備的禮物之後,一定會滿意的收下自己。

畢竟在他看來,能夠改良昔日蔡侯造紙之術,並提出雕版印刷術這等奇思妙想之人,想來一定對那些奇巧之物極為熱衷,而這恰好也正是畢嵐所擅長之物。

而此時,楊廣對於畢嵐的心理卻一無所知,畢竟眼下當務之急乃是將此次科場舞弊之事順利解決,盡量不要幹預到此番洛陽大考的進行。

對於突然示好的畢嵐,楊廣還需日後多加接觸考察之後才能決定是否要接納其作為自己宮中的眼線。

而就在兩人心中各有謀劃之時,兩人終於來到了大殿之內,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楊廣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