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1 / 2)

曆史上,波才圍困長社,張梁增兵相助,期望一舉擊潰漢軍主力,做得打算也是希望殲滅漢軍機動戰力。

但反而在長社被皇甫嵩用火攻破,使得黃巾軍一闋不振,所以皇甫嵩和朱雋才可以大張旗鼓的四處平亂。

但因為楊廣的介入,讓漢軍在張梁援軍還未到之時,便擊敗了波才部隊,也留下了一個十數萬人的梗刺,卡在漢軍喉嚨。

如今漢軍北進害怕南方反賊從後襲擊,南下又害怕張梁趁虛西進威逼眾郡,如果分兵卻又會減少本就不多的漢軍實力。

身居高位之下,卻也是如履薄冰,顧慮頗多,不似曹操年輕氣盛,敢作敢為,又不似孫堅,愣頭青一個,沒頭沒腦,更比不上楊廣知道曆史走向,胸有成竹。

朱雋和皇甫嵩兩人相互對視良久,隻是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太多顧慮。

“仲宏之言,我等又何嚐不知啊……隻是我等顧慮太多,始終下不了這個決心。”終究朱雋與皇甫嵩兩人相互長歎一聲,苦笑道。

楊廣聽得兩人之語,躊躇了一會,淡然笑道:“將軍莫非害怕南陽賊寇趁勢進逼?”

皇甫嵩眼睛閃過一絲讚賞,沉聲道:“正是如此,如今朝廷兵馬還未整頓妥當,隻看黃巾初起之時,州郡多有陷落,便知郡國之兵戰力堪憂……”

楊廣笑了笑,淡然道:“將軍多慮了!荊襄一帶雖受反賊肆虐,然張曼成不過一不通謀略的匹夫。

如若其人有才,早在黃巾反賊初起之時便該東進聯合豫州,而不是坐困南陽,如今已過月餘,其人依然還盤桓在南陽一帶,可見張曼成不過土雞瓦狗之輩,不值一提。”

“眼下盧植大人北抗張角,連戰連捷,已經逼迫張角退守廣宗,則北地反賊不敢南下。

長社一戰,潁川俱平,隻餘張梁之眾,將軍率軍牽製,使其不能西進,則大將軍可調抽八關之兵,以鎮三淆!便是南陽賊寇北攻,也可安然無憂。”

“而荊襄之中,南等地尚未遭受黃巾之禍,可調其兵,北上牽製,則南陽賊寇不敢輕動,或許賊軍勢大,難以攻克,但也可以拖上許多時日。

揚州之地,禍亂也甚低,汝南之地反賊如今元氣大傷,已承垂死掙紮之勢,要滅賊眾其實不難。

而後,將軍再使一輕騎遊走兩地之間,互為支援,先攻陳國,驅趕賊寇退入汝南,合揚州之兵,一舉而滅,可定兩郡!

再乘勢西進,合荊襄之兵,阻擋南陽賊寇東進北上之路,則將軍大軍後方無憂矣!”

說道這裏楊廣停頓了一下,待眾人稍微消化了一下自己所言的信息之後,接著說道:

“如今漢軍威勢日盛,而賊寇士氣低迷,戰力不齊,隻要將軍狹長社大勝之餘威,破除賊寇,兗州,豫州,揚州一帶賊寇俱平,南陽賊寇成圍困之勢,破之易如反掌!”

說到這裏楊廣略微猶豫了一下,又道:“不過,南下之軍,兵不可多,但責任頗大,非一大將之人,不可勝任!”

說完這才看向朱雋和皇甫嵩,隻等他們答話。

朱雋和皇甫嵩眼睛閃過一絲躊躇,沉吟不語,似乎正在斟酌楊廣的話有幾分可行,卻聽一旁曹操,驀然間撫掌大笑道:“仲宏果然好眼光,好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