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趙忠腰身一彎,拱手道:“到底是否繼續起用皇甫嵩,陛下可要三思啊。”
劉宏思來想去,越想越怒:朕任命皇甫嵩,那是信任你,但是他自從三月在臨涇打了一仗之後,一直窩在安定郡不動彈,這不是屍位素餐麼?眼下大漢國庫可經不起你這般消耗!
劉宏猛然站起,大喊道:“命尚書令起草詔書!皇甫嵩數月無功,拒不出戰,罷免左車騎將軍之職,收奪官印,削食邑六千戶,降為都鄉侯。
另護匈奴中郎將楊廣功勳卓著,著其即刻進京受賞,不得有誤。”
漢朝襲承秦製,三公九卿製一脈流傳,不過漢朝的官職卻又在三公九卿製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中外朝,三公九卿諸多公卿大臣是外朝,而黃門侍郎,尚書令及其屬官等等為中朝,也是實際上的決策中心,外朝成為決策的執行者。
怒氣衝衝的劉宏又對張讓吩咐道:“明日早朝,議定人選代替皇甫嵩!”
張讓趙忠紛紛拜倒在地:“陛下聖明,臣等謹為陛下賀!”
劉宏麵上怒氣未消,拂袖而去,幾個小黃門急忙隨行而去,張讓和趙忠兩人隨後跟上,兩個人對視一眼,臉上浮現出一抹陰冷的笑容——成了。
……
“陛下到。”
漢帝劉宏在左右的服侍下,緩緩跪坐在地,麵色嚴肅,殿中大臣似乎都感覺到了氣氛有些不對。
不過也有少數大臣麵露昂然之色,顯然是對於劉宏在宮中的表現,甚至是尚書台起草的詔書都有所了解,其中有大將軍何進,司徒袁槐等人,各自綢繆策劃。
隻見劉宏開口道:“眾卿家,皇甫義真在西北四月,連戰無功,耗費錢糧無數,致使國庫空虛,朕昨日已經下令尚書台起草詔書,罷免皇甫嵩左車騎將軍之職,削奪食邑以作懲戒。”
恩?
大殿之上依舊是沒有人聲,但是幾乎所有大臣都麵帶驚訝,不敢置信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相信。
左車騎被罷免了?
皇甫嵩雖然數月無功,不過三月份的臨涇大捷可謂是武功鼎盛,一戰破羌賊三萬之眾,不愧是大漢朝第一名將。
皇甫嵩有功於國,雖然數月來沒有進展,可是西北叛亂本來就不是小事一樁,如同周亞夫一般三個月就能平定七國之亂的太少見了,也不至於區區四個月勞而無功,就把皇甫嵩給撤掉吧?
太尉楊賜上前一步,進言道:“陛下,左車騎有功於國,久鎮西北,邊軍士卒鹹為信服,臨陣易將,恐於西北戰事無益。”
對於此等對社稷有大功之臣,如此輕易便將其撤調實在是太過荒唐,因此廷議上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道。
劉宏眉頭一皺:“皇甫嵩數月無功,耗費錢糧甚多,國庫入不敷出,西北戰事必須速戰速決。”
“羌人為禍甚重,恐非急切之間……”
“退下!”
劉宏冷哼一聲,顯然頗為不滿,楊賜見狀,也隻好退回行列之中。
“好了,皇甫嵩罷免之事不必多提,朕意已決,眾卿家商議何人接替皇甫嵩之職,執掌西北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