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治政涼州(1 / 2)

“多謝將軍信任,請左車騎放心,某必定會為朝廷守牧好涼州之地。”太史慈堅定道。

於是,在太史慈的極力爭取之下,果斷將兩萬多羌胡兵俘虜釋放之後,在涼州果然起到了正麵效果,許多羌人都以為自己的父兄回不來了,沒想到太史慈卻把他們給放了回來。

而效果也很明顯,數萬羌人都對太史慈感恩戴德,並且紛紛勸導自己家曾經從韓遂作亂的士卒安分守己。

“娘,孩兒回來了。”

“天神保佑,我的孩子,以後不可隨意作亂,知道麼?”

“娘,孩兒不敢了。”

諸如此類的對話在不少羌人的家庭之中上演,而太史慈在將此番平定涼州的經過詳細寫成一封密報,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兼程送往楊廣手中之後,經過了和傅燮的商議之後,則是趁熱打鐵推出了“內遷令”。

羌人凡是內遷務農者,所開墾荒地中二十畝可代代傳承,為私田,三年內賦稅減半,在州郡之內定居者,三年以上與漢人一視同仁。

外族入侵漢朝的事情屢見不鮮,不過實際上並非所有民族都是掠奪者,羌人之中也有愛好和平之人。

聽到太史慈發布的命令,不少羌人舉家甚至舉族內遷到涼州諸郡之中,受到戰亂而日益減少的涼州人口開始有了緩慢的上升。

不過涼州很快就爆發出了新的問題所在,那就是不少漢人官吏對於羌人態度刻薄甚至是橫征暴斂,導致不少羌人心中埋怨,而這種問題,很難解決。

於是,太史慈便將此事彙報給了楊廣,而楊廣給他的指示便隻有四個字——以羌治羌。

……

傅燮眉頭一皺:“以羌治羌?”

“不錯。”太史慈點點頭,“將羌人劃分為聚落而治,基層官吏,收取糧秣皆有羌人負責,不過為了防止羌人尾大不掉,羌人聚落最多到一村,而且要盡量往涼州內地遷移。”

其實這就是後世的民族區域自治的雛形,隻不過楊廣並沒有直接把自治區給劃出來,而是效仿一個個民族自治州,自治村,要不然聚居的羌人太多,再爆發出新的叛亂那就不好了。㊣ωWW.メ伍2⓪メS.С○м҈

傅燮立刻按照太史慈的吩咐起草法令,將內遷而來的羌人有條不紊的安置到了諸郡縣之中。

羌人之所以和漢人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就在於生產方式,所以遊牧民族每當氣候寒冷的時候都要南下對中原王朝進行掠奪。

與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北伐消滅遊牧民族,為什麼不幹脆從根本上改造遊牧民族,把羌人,匈奴人都給變成漢民族的一員呢?

不過即便如此,太史慈也並沒有放鬆軍備,經過與韓遂涼州一戰,麾下士卒損耗萬餘之眾,不過卻也使得這群新募之兵變為了切實可行的戰力。

而後來數月間幾萬大軍的糧草都由美陽大營供應,因此涼州的糧草儲備還算得上是豐厚,而涼州兵馬總數為三萬七千餘人,涼州總人口至今為止也就是五十萬出頭。

太史慈認為自己麾下的軍力倒也基本足夠,於是在與傅燮簡單商討之後,太史慈便將一部分士卒解甲歸田,在傅燮看來,以現今涼州的生產力,軍民比為二十比一以上倒是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