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六月,護匈奴中郎將,晉陽侯楊廣攜涼州牧太史慈迎廢天子劉辯於冀縣,奉劉辯為天子,駁斥董卓廢立之罪。
楊廣還請德高望重的名士法真聯合楊阜,荀攸等涼州境內久負盛名的士人聯名寫了一封討董檄文。
“逆賊董卓,罪大惡極,竊天之命,廢立天子。皇子劉辯,太後嫡出,而卓廢之……今護匈奴中郎將,晉陽侯楊廣,涼州牧太史慈奉先帝遺命,舉大兵東進討董,欲伸張大義於天下,望天下有誌之士,可速從之!”
楊廣命令龐德率軍隨身攜帶這些絹紙,每到一城,便用箭射入其中,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攻勢。
正所謂出師有名,即便是強大如美國,討伐伊拉克都說“它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雖然事後一直都沒有找到,不過總要有一張遮羞布。
而這紙討董檄文就不單單是一張遮羞布那麼簡單了,尤其是配合劉燁的攻勢,將會成為對付董卓的利器。
一直以來為何楊廣遲遲不敢進軍關中,將這塊早已經被自己滲透的千穿百孔的帝王之基納入懷中,所欠缺的不正是這份大義之名嗎?
如今經過多年的籌劃等待,終於等到了董卓這匹涼州的孤狼入京徹底攪動天下風雲,揭開天下群雄混戰的序幕的時刻,怎能不讓楊廣激動不已。
此番出兵,涼州精銳兵馬總共有三萬四千之眾,分為三部,分別由太史慈,張頜還有馬騰三人統帥,而為了討伐董卓,楊廣迅速作出更改。
龐德率領五千鐵騎東出三輔,楊廣命令張頜立刻率軍八千趕往冀縣,同時從太史慈軍中分出兩部四千軍馬前往武威郡,交由馬騰統帥。
如此一來,駐紮在涼州的精兵達到一萬,配合屯田兵,如果有什麼外敵入侵,也可以抵擋一段時間,撐到涼州軍馬回援。
而楊廣以龐德為先鋒,率領張頜,太史慈,越兮,典韋等數員大將,統軍一萬九千,大張旗鼓東出,別駕法真,長史楊阜留在冀縣處理政務,輔佐馬騰參讚軍事,而荀攸則是被聘為軍師祭酒,隨軍參讚軍事。
“哈哈哈,公達,董賊果然沒有來得及派出軍馬,我軍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馮翊郡。”
楊廣坐在馮翊郡的宮城之中,哈哈大笑。
一旁的荀攸微微一笑:“涼州靠近雍州,我軍取得三輔自然是易如反掌,現在隻看董卓的反應速度,還有龐校尉的進軍速度。”
龐德因為一鼓作氣攻取數郡,因此楊廣已經封他為校尉。
一旁的太史慈眉頭一皺:“公達先生覺得,董賊何時才會出兵?”
張郃同樣看著荀攸,這個宮中的黃門侍郎在軍事上的智慧已經讓他們這些軍中宿將折服。
荀攸凝重道:“討董檄文傳播速度比之我軍進軍速度要快得多,董賊見到討董檄文之後,一定會立刻派遣兵馬,說不定現在已經在路上了。”
太史慈張頜二將聽到之後,無不是一陣擔憂,畢竟兵力差距實在太大,涼州總共也就出來兩萬多大軍,而董卓麾下足足有十餘萬大軍,就算是北軍和呂布軍不能動彈,董卓湊出五萬人馬,那也不好對付。
董卓麾下的鐵騎可不是黃巾賊那等雜牌軍,和涼州兵一樣,都是經曆過血戰的百戰精銳。
荀攸看出了太史慈張頜兩人的擔憂,不由出聲勸慰道:“無妨,隻要龐校尉速度夠快,能夠一舉拿下潼關,到時候我軍就把握了雍涼二州的門戶,退可自保雍涼二州,進可席卷司州,潼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楊廣則是麵不改色:“無妨,如果董卓派兵入寇長安,我軍就堂堂正正的擊敗董卓,奉天子於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