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的曆史被改寫了。
所以韋小寶與雙兒路上並沒遭遇到胖頭陀的襲擊,方怡之前沒被抓到神龍島,因此也沒有把韋小寶騙去神龍島。
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韋小寶與雙兒二人一路安全回到了京城,把雙兒暫時托付給了天地會的人,韋小寶這便拿上老皇帝順治給他的正黃旗四十二章經直奔了皇宮。
此時早已過了早朝時間,韋小寶先去了尚書房,又去了養心殿,連禦花園都找過了,就是不見康熙的蹤影,詢問經常隨侍在側的小太監溫有方溫有道兩兄弟,得到的回答隻是不知,又問了侍衛張康年趙齊賢,得到的結果仍是不知。
本來想好了對小玄子說的一肚子的話,如今連個人影都沒見著,韋小寶隻得任由這些話爛在了肚子裏,遂垂頭喪氣地打算先回尚膳監再說。
結果剛走到門口,就和正從裏麵走出來的有些魂不守舍的康熙撞了個滿懷。
韋小寶最先回過神來,一看是小玄子康熙,忙跪下磕了個頭:“奴才韋小寶叩見皇上,不知皇上到此,還望恕罪。”
康熙被韋小寶結結實實地撞了一下,這才意識到自己方才是在愣神,有些驚訝地說道:“小寶,怎麼是你,你是什麼時候回來的?”
“托皇上的福,奴才剛剛才回來。”韋小寶注意到康熙手上拿著一個精致的小木盒,又很是奇怪對方為什麼好端端的會來尚膳監,於是問道:“皇上貴為天子,怎麼親自到了尚膳監來了?”
康熙不著痕跡地把木盒藏在身後,說道:“沒什麼,朕不過隨便走走。”
說罷又問道:“小寶,你這次去五台山可否見到了父皇?”
“啟稟皇上,奴才在五台山過七關斬八將,總算是見到了老皇上。”韋小寶不知是不是故意誇張地說道。
“父皇……父皇真的在五台山出家?”康熙聽得此言是又驚又喜:“父皇身體好嗎?在五台山的生活是不是特別清苦?”
於是韋小寶便把出宮以後一直到五台山遇見順治的所有事詳詳細細講給康熙聽,當然略過了有關小郡主沐劍屏的相關情節。
當聽到西藏喇嘛曾經想要綁架順治,康熙大怒,當即表示要派大隊侍衛上山保護順治,卻被韋小寶攔下,又把那本順治要他幫忙轉交的正黃旗四十二章經交予康熙。
康熙緩緩打開那本四十二章經,隻見裏麵寫了四個字“永不加賦”。
韋小寶又把順治托他轉達的話說給康熙聽,大致意思便是世間之事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希望康熙可以造福中原百姓,並牢記永不加賦這四個字。
看到順治親筆所寫的字,又想起他的訓示,康熙不禁默默地掉了兩滴眼淚,但他是帝王,任何情緒在旁人麵前都不可顯露出來,於是片刻後他便收斂了心神。
豈料身邊的韋小寶哭得比他還要傷心,康熙覺得奇怪,便詢問原因,隻聽韋小寶說道:“奴才見皇上這麼傷心,又想起老皇上對奴才這麼好,所以奴才一時忍不住了,若不是趕著回宮見皇上,奴才真想一輩子留在五台山服侍老皇上!”
所以話不要說得太滿,馬屁也不要拍得太響,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是因為韋小寶的最後那句話,為他今後去少林寺出家當和尚埋下了一個很好的伏筆。
康熙離開尚膳監以後,韋小寶有些納悶地嘟囔著:“這小玄子也不知是搞什麼鬼,拿著個小木盒子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進到院子裏,發現這院子比自己離宮之前看起來漂亮多了,雜草也沒了,花壇裏的花朵也開得正好,一回頭瞥見院子另一端的正中央有一口大缸,便又好奇地湊了過去。
隻見缸中幾條生得古怪的金魚遊來遊去,而那波光粼粼的水麵之上,還漂著幾粒小巧的魚食……
∕∕∕∕∕∕∕∕∕∕
“快,滿上滿上。”
侍衛處,多隆逮著個工夫就與手下那班侍衛混在一起喝酒。
“多總管真是好酒量啊。”底下的幾個侍衛齊齊拍馬道。
“多大哥!多大哥!”正在此時,突然從外麵閃進來韋小寶的身影。
這多隆與韋小寶私交甚好,把他當做自己的親兄弟對待,這會兒見著韋小寶不禁非常高興,一把攬過對方肩膀,道:“兄弟,你來得正好,陪大哥喝酒。”
韋小寶很自然地接過酒碗,和多隆碰了碰碗,又喝了兩口,這才說道:“小弟剛剛回宮,才見過皇上,順道過來看望一下多大哥。”
“當大哥的心領了。”多隆笑道。
正說話間,突然從外麵跑進來一個侍衛,見韋小寶也在此,便一齊打了招呼:“多總管,桂公公。”
韋小寶雖然之前被康熙光明正大地派到五台山公幹,但是還沒來得及對外宣告他並不是真的太監,所以現在旁人見了他還是會喊桂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