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十裏平湖(1 / 2)

在枯廟裏,寧奕問太遊山玄霄的問題並不難。

東境大澤,那幾位老魔頭,據說聯手設了一個陣法屏障,現在南疆執法司,三座聖山,諸多人馬,都拿老魔頭沒辦法……大澤裏憑空氤氳而出的靈氣,足夠讓龜縮入陣的鬼修,在山頭裏修行一段時間。

寧奕要找到“山字卷”,就要找到靈氣氤氳的起源。

這種事情,聖山大範圍的搜查,一定比自己清楚。

寧奕想過最壞的情況……那幾位大魔頭聯袂封鎖了“山字卷”,以自己如今的修為,潛入大澤深處,恐怕是九死一生。

若真的如此,他隻能製造動蕩,借三聖山和執法司之手,攻破大澤,再趁亂取卷。喵喵尒説

現在的情況,遠遠比寧奕想象中要好。

背負一整部尋龍經,這部風水堪輿神典的功效,隨著寧奕修行境界的進步,一步一步提升,他雖然無法直接拿來推演“山字卷”,但可以不斷走訪靈氣氤氳之地,不斷縮小自己的尋找範圍。

山字卷究竟藏在哪裏……寧奕還不知道,但他已經將大澤尋找的範圍不斷縮小。

不在那些破敗到荒無人煙的偏隅之地。

這就是最大的幸運。

……

……

金華城。

一座名字聽起來很繁華,但其實跟想象中大相庭徑的小城。

寧奕在城裏客棧租了一間客房,打算住一小段時間,金篆玉函就快要看完了,山字卷應該就在金華城附近,不會超過方圓十裏。

從整片東境大澤,縮小到一座小城,看起來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其實接下來的路,才是寸步難行。

如果真的是一根竹簡……寧奕根本不知道會出現在哪裏,白骨平原的感應到了此刻,已經處處強烈。

住店時候,店老板看這副還算和善的書生麵容,好心給了他一些忠告。

城北多是亂墳崗,雖然有一座佛塔鎮壓,但還是不要靠近。

寧奕住店五天,白日背箱籠出門,晚上熬夜點燈讀書。

這座金華城倒是奇怪。

東境大澤,前不久爆發了如此強烈的一場動蕩,鬼修廝殺,在三聖山出手之前,據說琉璃山和大澤之間,兩座鬼修勢力對拚,導致生靈塗炭,死傷慘重……但金華城卻不在其中,這座小城有如神佑,在鬼修爭鬥之中不沾水火,最終得以幸免。

聽城裏居民說,隻有亂墳崗那片,偶爾有不聽勸的外來人,想要試著去看一看,然後會不出意外的出事。

寧奕在城內讀了五天書。

讀完金篆玉函,默默咀嚼,略有心得,但唯一有些遺憾,就是這卷總結道門五術的珍稀古卷,沒有讓自己追溯到“山字卷”的源頭。

寧奕越是試圖捋清楚脈絡,越是發現一件事情……

東境大澤的靈氣異變,很有可能,就是由“山字卷”引起的。

……

……

讀完古卷,決定出來走一走。

深更半夜,寧奕背著箱籠,離開金華城,前往亂墳崗。

站在亂墳崗前,這裏煞氣極重。

甚至與當初西嶺十禁地的清白城相比,都不遑多讓。

往往極陰之地,多生詭事,陰氣彙聚,有人會眼花繚亂,神魂不夠強大者,會出現幻覺……這就是尋常平民所認為的見鬼。

這裏本來應是一處極陰之地。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亂墳崗對立之處,立著一座小山頭,這座山頭,壞了陰氣。

那小山頭裏,有一座道觀,住著一位年輕道士,城內居民對其相當恭敬,認為小城能在東境大澤局勢當中得以完璧,全部要仰仗這位年輕人,這位年輕人下山時候,見了麵的居民,都會極其尊敬地喊一聲“活神仙”……隻可惜寧奕並不認為如此。

世道這麼亂,哪有那麼多“活神仙”?

東境大澤的戰局混亂,兩方對立廝殺,至少會有命星級別的鬼修出手,真要有命星境界的修行者,實在不可能,落腳在金華城的落寞小山頭。

這座小山頭本來是荒山,山下是亂墳崗,旁邊一座廢棄古廟,死人無數,陰氣大盛。

這年輕道士住了之後,有一抹生魂在,陰氣的格局會被打破。

風水上來說,這是拿自己壽命來鎮壓陰間魂魄,必然會給自己帶來不幸,若是修為不夠強大,很有可能就被陰氣反製。

不過……在東境大澤當散修,與鬼修作對,沒能耐的都死了。

想來那道士應該頗有三分本事,在此地開山頭,鎮壓煞氣。

“真是嫌自己命硬呐……”寧奕拎著一盞燈籠,笑著望向那座“不老山”,這山名取得也是不怕因果。

不老山,真當自己是活神仙了?

三更半夜,小山頭頂,道觀的燈火隱約可以看見。

寧奕搖了搖頭,自嘲地笑了一聲,心想自己孤身赴荒墳,好像也是嫌自己命太硬,想找兩個所謂的“猛鬼”來克一克?

抖了抖肩頭書箱,拎著燈籠繼續前行。

山下亂墳崗,林深霧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