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群從小就在創造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創造多少的價值?”
“他們不會比較誰穿的漂亮,誰用的高檔。”
“他們隻會攀比誰的書包做的好,誰的書包做的有特色。”
“誰的工具做的實用,誰的凳子坐的舒服。”
“他們比較自己創造的東西,促使他們不斷思考。”
“這就是未來,這就是希望,這是我們重回巔峰的倚仗。”
“而且要想做的東西,實用漂亮,那麼他們就需要小心設計,多多向其他同學學習,也會用到自己學到的東西。”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老頭子不由得打擊到。
“你認為有那麼多的大學供他們上嗎?”
楊飛擺擺手。
“這不重要,沒有咱們可以建,可以培養。”
“隻要這種勢頭不變,未來會出現大量的大學。”
“哼……”
老頭子不服氣了。
“你那過檔線設置的那麼低,你想過後果沒有?”
“到時候會有巨量的學生選擇加入質量好的學校。”
“而那些差的學校可能招收不到學生。”
“好學校容不下,會降低質量。”
“你不會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他們的教學質量吧。”
“你想過沒有如果幾十萬人進入一個學校那?”
“他們怎麼教?”
“我看你是亂彈琴。”
楊飛的眼光閃爍了一下。
“但是他們有擇校權啊,如果覺得這裏不行,會有學生轉投其他學校的。”
“甚至跨校學習也是被允許的。”
“沒有人是傻子,不要用傻子的眼光看待他們。”
“他們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能夠走出自己的道路。”
楊飛增強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引導的是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算是進入社會的第一道門檻。
同時大學也是需要他們第一次規劃自己的財政,因為不再義務教育了,父母除了生活費也不再供應其他。
這會促使他們首先學習掌握一門吃飯的手藝。
“到時候學校的生活技能培訓就會受到歡迎。”
“不用擔心我們教出一群眼高手低的巨嬰。”
“同時助學貸款,會是他們接觸到的第一次金融貸款。”
“可以讓想學習的人安心學習,想奮鬥的人學習到財務管理。”
“同時他們工作後,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助學資金補充營養。”
“我認為是一個良性發展。”
“具體如何還需要三到五年的觀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
“這非常值得我們探索。”
遠處的風箏已經在天上飛了起來,孩子們玩的很高興。
“不知道他們知道你這樣算計他們,會是什麼表情。”
老頭歎了一口氣,感覺自己越來越跟不上節奏了。
“在賓口已經開始實行了?”
楊飛用手畫了一個圈。
“比你想象的要激進。”
“整個北河,東魯現在已經開始了實行。”
“現在過檔的孩子們,應該正在算計去哪裏,或者等著開學準備奔向他們夢想的校園。”
“而及格的,但是沒有達到提檔線的,現在可能正在心驚膽戰等著命運的安排。”
“無法選擇的命運,會給他們一個深刻的印象,相信很多人會改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