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 渡河(3 / 3)

十幾萬兵力,如果不是因為慕容敢逃回城內,至少也能打上數場戰爭,畢竟這麼多人,就算是站在不動讓安軍砍人頭,也不是幾個時辰就能砍完的。

隻能說,慕容敢太看得起自己,以為親自督戰就一定能贏。然後又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拖累了十幾萬東戎兵,一場戰爭就決定了勝負。

最終導致三萬餘人被殺,近十萬被擒,餘者四處潰逃,十幾萬的大軍就這麼沒了。

不過慕容敢已經顧不上這些,他此時早已從北門出了城,火速逃回洛陽,他要趕在安軍追上來之前回去,帶著元崧逃到黃河以北去。

洛陽還有五萬守兵,但安軍大軍一到,這五萬兵給安軍塞牙縫都不夠。所以慕容敢迅速說服了元崧,趁安軍未到,帶著這數萬大軍渡河,以黃河天塹為屏障,死守河北的晉州、冀州與燕州,與安國分江而治。

裴凜之大約猜到了元崧和慕容敢的打算,所以這邊戰場剛一結束,都來不及讓大家休整,便率領著大軍朝洛陽奔去,同時給蕭繇送信,讓他繞路洛寧,直奔洛陽。

洛寧雖有數萬兵力,但在三十多萬安軍麵前是不夠看的,隻要拿下洛陽,回頭再來慢慢收拾洛寧。

果然不出料,緊趕慢趕到洛陽時,元崧早就帶著朝中文武百官匆匆離開了洛陽,去黃河渡口了。

裴凜之馬不停蹄地繼續追擊,待到黃河邊上時,還有三萬餘東戎兵正在河灘上等待渡河。

天氣已是深秋,正是黃河枯水期,水位並不高,但要渡河,還是得借助船隻、筏子等工具。附近的船隻和筏子全都被找了過來,甚至還有人在臨時做木筏,也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用,人太多了。

元崧和朝廷百官早就過河了,餘下的這些都是普通的東戎將士。安軍一到,便將這些東戎將士團團圍住,他們麵對著數以倍計的安國大軍,身後是滾滾黃河,退無可退,無不產生了深深的恐懼與絕望。

進是死,退也是死,這些東戎將士已經無路可走,也毫無戰意,隻得繳械投降。

麵對著濤濤黃河水,裴凜之停下了追趕的腳步,現在還不是渡河的時候,身後還有十幾萬東戎兵沒有肅清,要將黃河以南的敵人全都肅清之後,才能放心去追擊元崧。

所以他又調轉馬頭,率領隊伍回到洛陽,派出隊伍逐一肅清那些還未投降的東戎兵。

得知皇帝已經舍棄河南逃往河北,還留在河南的東戎將士也沒了戰意,安軍打下東戎人占領的城池並沒有費太多工夫。

因為東戎兵不像安國將士那樣有信念,打仗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守護他們的家園和家人。東戎兵入伍是強迫性的,打仗則是為了效忠皇帝,如今皇帝都舍棄他們了,還有什麼理由堅持呢。

等到河南的東戎軍隊完全肅清的時候,已經是隆冬了。

裴凜之早已寫信向蕭彧彙報了當下的狀況,待到河南的東戎兵徹底肅清,黃河封凍,便率兵渡河,乘勝追擊,將東戎人驅逐到長城以北。

蕭彧非常支持這個決定,因為這是絕佳的機會,東戎大軍已潰,元崧手頭的兵力不會超過十萬,若是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意味著會有更大的傷亡。

渡河打仗,唯一需要擔憂的便是後勤補給,一旦戰時拉長,河麵解封,補給相對會困難一些,但隻要做好萬全準備,還是可以解決這一困難的。

北國冰封,寒風呼嘯,英勇的安國將士們再次踏上征途,揮師渡河,驅逐韃虜,完成未竟的統一大業。

。您提供大神尋香蹤的廢太子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