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 統一(1 / 3)

東戎軍潰不成軍,不是被殺就是被抓,還有一股東戎軍衝出包圍圈,逃往長城以北,消失在了廣漠的草原之上,跟當初倉皇逃竄的西戎殘軍一樣。

裴凜之沒有派兵去追擊,長城以北是柔然的地盤,東戎去了,為了生存,少不得要跟柔然人起衝突。站在安國的角度,巴不得他們鬥起來,互相牽製消耗,就沒有精力來對付他們了。

蕭彧看到捷報,喜不自勝,恨不得當即昭告全天下,舉國同慶。不過還得待功臣回來了再慶祝。

天下一統,遷都得提上日程了。他將遷都的消息發布下去,要求各部官員開始準備搬家事宜。朝中大臣許多是世家出身,家大業大,人口眾多,搬家需要準備很長的時間,提前通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月初五,端陽節。今日休沐,蕭彧並沒有睡懶覺,天光微亮便起來了,戴上流冕、穿上袞服,盛裝打扮,早早乘著馬車出了宮,身後跟著文武百官,徑直往北門而去。

昨夜斥候來報,說今日裴凜之便要抵達京城。蕭彧興奮得難以自製,當即命人去通知文武百官次日一早出城迎接功臣凱旋。他一夜輾轉反側,都沒怎麼合過眼。

五月初的天氣尚未過熱,清晨十分涼爽。街道上有早起的小販挑著成捆的葦葉與艾草沿街叫賣,空氣中漂浮著草木的清香以及粽子的香味。

蕭彧從窗口朝外看著,十分滿意這恬靜富足的狀態。想到從今往後,這樣的場景將會是華夏大地每個角落的常態,百姓隻需關心生活吃飽穿暖的問題,再也無須擔憂戰爭帶來的恐懼與威脅,就充滿了成就感。

出了城門,目之所及,便是碧浪起伏的田野,早稻已經進入生長旺季,長勢葳蕤,預示著又一次豐收。

蕭彧心情好,看什麼都覺得美妙至極,想到一會兒就能見到裴凜之,嘴角就止不住往上揚。

長江浩渺,江水滾滾東逝,亙古不變,變遷的是江兩岸的人們,以及人造就的曆史。

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曆史的締造者,希望他這一頁,會是光明的,輝煌的,蕭彧望著闊遠的江麵,暗暗想道。

江麵上沒有船隻,偶有幾隻魚鳧貼水飛過,迅速鑽進水中,叼上一尾小魚,飛快地飛到岸邊的樹梢上,開始享受它們的美味,偶爾抬起小腦袋,覷一眼岸邊聚集的人群。

蕭彧下了車,在岸邊慢慢溜達。阿平伴在一旁,他平日裏很少出城,對看到的一切都很好奇,嘰嘰喳喳問個不停,努力辨認那些草木。蕭彧便耐心地給他講解,他的專業知識足夠教兒子。

阿平發現一棵掛著不少桑葚的桑樹,高興地去摘了一把回來,送到蕭彧麵前:“爹爹,吃桑葚,都紅了,應該熟了。”

蕭彧看著他手裏的桑葚,雖然已經紅了,但離熟還差得遠呢,便促狹地笑:“我不要。你多吃點。”

阿平便拿起一個放到嘴裏,然後“呸”一下吐了出來,臉皺成了苦瓜,呲著牙說:“好酸!”

蕭彧哈哈笑:“你忘了李生大路無人采摘的典故了?這也是同樣的道理呀。”

“爹爹教訓得是,倒是我忘了。”阿平看了看手裏的桑葚,扔了吧,有點可惜,吃吧,又實在太酸了,最後還是扔進水中,“給魚兒吃吧。”

弄不清裴凜之何時渡江,按照斥候的說法,當是午前便能趕到,所以他們隻能在江邊等著。

太陽升起來,將對岸依舊沒有人蹤,倒是有人來渡口渡江,見到這麼大陣仗被嚇了一跳。不過蕭彧早就下令下去,不要大肆聲張影響百姓,任他們自由通行。

等得無聊,眾人便在江邊的樹陰下坐著等待。蕭彧讓人用樹枝做了簡易釣竿,坐在江邊開始釣蝦蟹,沒有魚鉤,隻能學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阿平興致勃勃,小的時候他還在禦花園中釣過魚蝦,這兩年大了些,功課日益繁重,又要學著處理政務,主動取消了自己的娛樂時間,連蕭彧勸都不聽。到底還是個孩子,骨子裏還是愛玩的,一有機會,真實的想法便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