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章 完成(1 / 3)

別說是在電腦屏幕前觀看網絡直播的網民很疑惑,現場的袁記者一樣非常震撼,他甚至不敢相信,安宴竟然能夠說出惶恐這種話來。也不知道究竟是抱著什麼樣的一個態度說出這番話的,但袁記者是專業的記者。即便是發生了這種讓人感覺到有些困惑的情況時,依舊還是非常鎮定。

“惶恐,您為什麼會認為獲得菲爾茨獎會是惶恐呢?”袁記者拿出了作為一個女主持人應有的速度。

安宴不緊不慢地說道,“我與其他四位菲爾茨獎得主相比,實在是太年輕了。況且,我作為一位研究理論物理學的人,竟然得到了菲爾茨獎,本身對我來說就是一件非常惶恐的事情,您覺得呢?”

“可是……”袁記者微微蹙著眉頭說道,“我倒是認為這是您應該獲得的。”

“哦?”安宴看向袁記者說道,“您為什麼會認為我應該獲得該獎勵呢?”

“當然是根據安教授之前的經曆。”袁記者清了清嗓音說道,“再說,安教授在數學上的貢獻,並不比那幾位教授弱上多少。或許,安教授在年齡上有些吃虧,又不是數學家出身,但那又怎樣呢?您的學術成果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安宴沒有說話,隻是微微地笑了一下。這算是開始進入正題了嗎?

就在他們聊天的時候,已經開始有網友在不停地留言了——

【我是來看華國第一位菲爾茨獎得主的,沒想到竟然這麼年輕……】

【雖然菲爾茨獎得主的歲數是在四十歲之下,但是這位明顯太年輕了吧?還是第一次看見這麼年輕的菲爾茨獎得主,誰能夠告訴我最年輕的菲爾茨獎得主究竟多少歲啊?還有,這位竟然是物理學家不是數學家?這……也太尷尬了吧。】

【我來告訴你,最年輕的菲爾茨獎得主就是他沒有錯,就是你現在看見的這個人,他就是菲爾茨獎最年輕的得主。】

【我去,有眼不識泰山,原來他就是菲爾茨獎最年輕的得主啊。】

【這就真的很厲害了?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啊?嘖嘖,多少歲啊,看著還不到二十歲的樣子,就當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了?】

【沒錯,已經差不多當了一年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了,斯坦福大學博士畢業之後,就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我的天啊,這是什麼神仙教授……】

網友還在那邊吹水,這邊袁記者已經開始提問了,“安教授,我們知道其實您在高中的時候,有參加過數學競賽對吧?”

“沒錯。”提起這件事情來,安宴很坦然,但還是有些尷尬。怎麼說呢,他是菲爾茨獎最小年齡的得主倒是連省的數學競賽都沒有能夠衝進去。這就特別的尷尬了,還弄得當年數學競賽的所有人都跟著他一起尷尬。

畢竟他當年是沒有能夠參加省數學競賽決賽的,在複賽的時候就被刷下來了。

而當年參加過省決賽和國賽的人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比安宴更加厲害才對,但好像也沒有安宴那麼厲害。至少現在出頭的那一批人裏麵,沒有和安宴同年參加奧數競賽的。

“我聽說,您好像是在複賽的時候,就被刷下來了?”

“對。”安宴點點頭,解釋著說道,“因為那個時候我才打算努力學習沒有多久。之前我特別的鹹魚,什麼都不想做,就想要在家裏做一條鹹魚。”

“那是什麼促使您像是現在這樣努力呢?”

“什麼啊。”安宴琢磨了一下說道,“大概就是我想明白了,人這一輩子,好像能夠靠自己改變的機會不太多。我不想在家裏當一條鹹魚,雖然我爸媽還是能夠養得了我,不說是富足的生活,至少小康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在高考之後,仔細地想了想以後要過的生活,天天待在家裏。哪裏也不去,什麼事情也不用想。”

“就忽然一下覺得這樣的生活好像也挺可怕的。”安宴摸了摸自己的鼻梁說道,“網友們也別笑,我以前吧,真的挺……廢的,就感覺自己每天在家裏賴著自己的父母就好。要不然就賴著別人,反正每天都會吃得飽穿得暖,我的要求其實挺低的。”

“也沒有什麼大的誌向。”

“所以促使您轉變的契機是在高三對嗎?”

“應該是說高考之後,我在家裏想了好幾天的時間,我覺得我的人生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不應該繼續這樣下去。”

“所以您選擇了複讀高三?”

“沒錯。”安宴覺得這次的訪談算得上是一次深刻的剖析自己。這大概也是人社日報想要給青少年豎立一個榜樣的關係。安宴說的話倒是挺接地氣的,就是一點兒都不高大上。

【原來安教授之前隻想當一條鹹魚啊?這不就是我自己嗎?】

【我仿佛是看見了自己,我也覺得隻要有吃有穿就好,其他的,我都挺不在意的。】

【講道理,我一開始還以為安教授是在說我呢,原來是在說他自己啊。】

【這麼說起來,我現在努力還不算晚嗎?】

【奮鬥,奮鬥!!!】

“那麼安教授這麼說起來,你是從複讀高三的時候開始努力的嗎?”

“不,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是從高三畢業之後,連續想了好幾天關於未來的問題。我覺得我的人生不能夠這樣一層不變,然後就開始努力的想要適應新的生活。”安宴說道這裏的時候衝著袁記者笑了笑,又繼續說道,“我那個時候就覺得如果我學習成績好,說不定今後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您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能夠獲得菲爾茨獎這個事情?”

“那個時候我連菲爾茨獎都不知道。”

“應該是在五年前吧?”

“應該是四、五年之前。”安宴笑著說道,“那個時候,其實我最大的目標就是考上一個本科大學,哪怕是三本也好。我之前第一次高考勉強能夠上一個大專。”

“我爸媽勸我,讓我別這麼努力的讀書,說是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當時我的好朋友也勸過我。”

“嗯。”袁記者沒有說話,隻是微微點頭,傾聽安宴的話語。

“但是我這個人吧,有點兒倔,你們都說不行,我不試試我怎麼知道我究竟行不行。”安宴露出一絲笑意,隨後說道,“所以我要親自嚐試一下才行。”

“那麼您嚐試了之後,覺得如何?”

“我是可以的。”安宴點頭說道,“我之前隻能考到大專,但是我每天都拚命的練習和。那段時間,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好像整個生活隻剩下習題了。”

“有時候會不會覺得有點兒枯燥?覺得這樣的生活其實也不美好?”

“很多時候都有過這樣的念頭。”安宴看向袁記者笑著說道,“很多時候我都在想這個問題,我這麼努力,這麼拚命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家不算富有,但也絕對不窮。”

“我思考了很久,最後我認為,如果我連拚都不敢拚一下,放手一搏的勇氣都沒有,我還算是個人嗎?”

“我們能夠看見,其實安教授您的進步是非常快的。”袁記者明顯是做了許多的功課。他拿出一塊紙板說道,“您看,您的第一次月考成績總分還沒有能夠達到三本的錄取分數線,然後一直往上升。”

“到了頂點之後,您就成為了渝城高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