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對王之王(1 / 3)

之後,周羽又從不同方麵考核了嚴睿一番,發現其果然才思敏捷,學識不凡。

琴棋書畫無一不通。

如今一來,周羽也就更加堅定了辦女學的決心。

同時也說話算話,連寫了兩封書信。

一封給京城在朝為官的同窗,讓其幫忙打聽嚴睿父親的現狀,看有沒有可能令其脫罪。

就算脫不了罪也適當打點一番,以免其在獄中遭罪。

另一封寫給金華知府,假說他看中了嚴睿,故而委托知府幫個忙,讓嚴睿脫樂籍從良。

脫樂籍雖難,但對一個知府來說卻是小事一樁。

因此,金華知府接到周羽的書信之後,當即命人下達公文,解除嚴睿樂籍,從良籍落戶郭北縣。

區區一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

重歸良籍,嚴睿不由喜極而泣,對周羽也更加感恩與敬重,並開始用功溫習女學相關的書籍。

女學與普通書生所學的內容還是有所區別的,自成一套體係。

比如女紅,乃是必修的功課。

對此,嬰寧也分外的高興,非拉著嚴睿與她同住一間房,方便一起學習與聊天。

不久後,捷報頻傳:學館一眾去參加縣試也或府試的學生,無一落榜,全部考中。

也就是說,分別成為童生與秀才。

這下,周羽更是名聲高漲。

之前受人推崇主要是因為他的詩詞,而現在,卻是震驚於他的教學成果。

如果說隻有幾個學生去應試,全部上榜的話倒也沒什麼。

問題是二十餘個學生竟考了個滿堂彩,這就讓人不得不驚訝了。

消息一傳開,更多外地學子紛紛湧向郭北縣,就算不能拜入周羽門下,也要親眼一睹其風采。

說不定,還能沾點才氣?

郭北縣原本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如今卻因為周羽而變得前所未有的熱鬧。

茶館、酒樓、客棧的生意一天好過一天,喜得那些個掌櫃合不攏嘴,暗自感激侯爺給他們帶來了好運。

不過,正所謂“樹大招風”、“樹欲靜而風不止”。

周羽隻是一個舉人,沒有進士功名,更沒有入朝為官,也沒有貴族背景。

卻因為一詩一詞而獲朝廷重賞,破格封賞為靖安侯,早已引來不少人的嫉妒。

如今,又因為門下學生考了個滿堂彩又一次引世人矚目。

江南自古便是才子之鄉,特別是姑蘇一帶,更是人才濟濟,擁有名聞天下的幾大書院。

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地學子前往姑蘇遊學。

如今,情況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些姑蘇本地的書生聽聞周羽將開辦學院,竟紛紛奔赴郭北。

其中,甚至還有本就入讀了姑蘇本地書院的。

如此一來便徹底激怒了姑蘇府一些老學究,認為周羽搶了他們的風頭。

……

這日上午。

周羽正在給幾個準備參加鄉試的學生講解應試要點,段瑞、陸正文雙雙陪同著幾個人走進學館。

能讓縣令、縣丞同時出麵陪同的自然不會是普通人。

領頭的老者名叫葉昆,翰林出身,官至太師,其門下弟子眾多。

如今雖已告老還鄉,但餘威猶存。

今日隨同者中便有一個是他的學生,名叫穀不凡,進士功名,但並未入朝為官,而是在姑蘇開辦了一間規模較大的書院。

除此之外,姑蘇府各大書院的主講中,也有好幾個是葉昆的學生。

這次,葉昆率隊來到郭北縣,便是想著給周羽一個下馬威,也借此立威。

他的年歲大了,最在乎的不是錢,也不是地位,而是麵子。

他認為自己門下的弟子有不少都比周羽優秀,憑什麼周羽就能封侯爵?憑什麼風頭如此之勁?

所以,他今天前來的目的就是要當眾打臉。

“段大人、陸大人,二位公務繁忙,怎麼有空前來視察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