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鍾靈(1 / 2)

話說浮屠島師徒四人出島後一路往東而行,沿途湖光山色,芳草連天,風光甚好。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乃是吳國奉寧。

奉寧是個小城,既不富饒也不貧困,沒什麼妖孽作祟,也非什麼仙家福地。是以奉寧與吳國其他城郭相比,委實沒什麼存在感。

他們去奉寧,其實是要找一個人。

此人名喚黎子承,是個散得不能再散的散仙。他隱姓埋名在奉寧蝸居不出,卻是為了躲避餘三歎。

李清歡對此不甚了解,可據白露言語間透露,餘三歎與他似有宿仇。

餘三歎每每提起這人總是恨得咬牙切齒,和黎子承有關的一切他都三緘其口,隻字不提。

可是此次他竟去主動拜訪,實屬驚呆眾人之怪現象。

眼見著到了臨安城,距離奉寧也越發的近了。

“師父,你去奉寧真是為了找他敘舊?”李清歡秀眉微蹙,十分不放心。

“不然呢?為師這般端方,總不見得是帶著你們三個拖油瓶去群毆他?”餘三歎笑眯眯的背著手往前走。

“也不是……”念雪遲疑的看著他。

“沒可能……”白露手裏舉著手裏的雞腿晃了晃。

餘三歎咳了一聲,指了指前方的臨安城:“咱們取道臨安,路途最近,這一路舟車勞頓,咱們也該找個地方歇歇腳了。”

幾人嗤之以鼻,舟車勞頓?餘三歎不知為何,不讓他們輕易使用法術。於是,他們一路全靠兩條腿,勞頓是勞頓,可哪裏來的舟和車?

果不其然,進城後,餘三歎很快找到了歇腳的地方——城郊的破廟。

這破廟“風光好”,“空間大”,“鬼祟不入門”,反正在餘三歎嘴裏就是好處多多,最主要的是,不用花錢。

白露和念雪看著這荒郊野嶺、杳無人煙、狗都不進的破廟,白眼翻上了天。

李清歡倒是無甚反應,沉默著埋灶燒水。

午後,幾人填飽了肚子,見時辰還早,便想著出門溜達,四人一拍即合,結伴往城裏而去。

臨安城喧囂繁華,是吳國的商貿樞紐。今日他們幾人運氣甚好,竟然遇上城中富戶結親。迎親的隊伍一路敲敲打打,道路兩旁皆是看熱鬧的路人。㊣ωWW.メ伍2⓪メS.С○м҈

臨安城有個習俗,凡是富戶家有喜事通常是要擺上三天三夜的流水筵席,富戶們不差錢,為的便是討個好彩頭,他們府門大開,對全城的百姓來者不拒,隻要進門便有得吃。

餘三歎深知其中的門道,眸子一亮,拉著李清歡幾人便跟著那迎親隊伍而去。

這一路道聽途說,他們也將這家富戶的事兒聽了個七七八八。

這前情未免狗血,無非便是富家公子和貧家女兒一見鍾情、力排眾議、千難萬險的喜結良緣。

這種故事講個開頭,餘三歎都能閉著眼念出結尾,搖頭直道:“司命那廝的話本子寫得真是越發不濟了。”

李清歡卻從中瞧出了些許不尋常:

那新娘踏上花轎之時,恰有風吹過,蓋頭微微上揚的瞬間,她在那女子的臉上看到了淚痕,也看到了,她布滿半邊臉的紅色胎記。

反觀那新郎倒是相貌俊朗,騎著高頭大馬,胸前帶著大紅花,滿臉春風,神彩飛揚。

家世、相貌,這般天差地別,李清歡覺得這若不是真愛,便是這姑娘遇見了地主家的傻兒子。

可無論如何,嫁娶當是喜慶之事,若真是姑娘自願,她又怎會傷心落淚呢?

李清歡思量再三,還是決定先跟到富戶府上,一探究竟。

娶親的人家姓年,在臨安經營著諸多商號,據說先祖也曾是貧苦人家,後來靠著親戚在朝中做大官的關係,謀了些投機鑽營的生意,這才漸漸的富裕起來。

年府果然慷慨,見餘三歎四人進來,連忙將他們安排到席位用餐,年府的管家樂顛顛與人講著年府光輝的發跡史,儼然像個茶館的說書人。

李清歡不想聽暴發戶的自吹自擂,佯裝如廁溜到了後院的洞房。此時,一對新人已然禮成,新娘被送進了洞房。她見洞房外無人看守,用手捅破了窗戶紙向裏探看。

房中隻有新娘一人,她頭上蓋著紅紗,低聲啜泣。

李清歡隻覺奇怪,在門外輕聲問詢:“大喜之日,姑娘因何傷心?”

新娘聽罷大驚,慌忙問道:“門外何人?”

“幫你之人。”

“他都幫不了我,你又如何能幫我?”

他?

李清歡挑眉,道:“姑娘不妨說來聽聽,興許我能盡些綿薄之力。”

屋子裏的聲音更加落寞消沉:“多謝你的好意,隻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是自願嫁進年府的,不需要你的幫助。”

李清歡知她也許有難言之隱,見她潸然落淚,不禁生了憐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