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結(1 / 2)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場夢境,時而真切,時而虛幻,虛無飄渺,捉摸不定,讓人仿佛處於不斷漂浮的河流之中,大起大落,充滿了變數......而有些夢境又是那麼美好,金錢財富權勢集於一身,享不盡的榮華,受不盡的富貴,好的不想從中醒來,隻想以此終其一生。然而現實總是那麼不盡如意,你想要的永遠得不到,不想要的偏偏屋漏連夜雨,無奈、傷感、悲痛,甚至哭笑不得。

不管現實多麼的殘酷,我們還一樣的麵對,一樣的接受,打擊再大,也大不過我們的夢想,心比天高,這就是人活著的原動力,人們就是在這種壓力下慢慢的成熟和長大的!

現在的楚飄零還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目前的情況很糟糕,對她而言就是場災難,她甚至喪失了基本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她心裏隻有哀痛和淒然。的確,楚天文的去世對她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任誰失去了自己相依為命的父親都無法承受,即使一向堅強的楚飄零也不例外。

“如果老天注定要我孤苦無依,那麼,我此生別無他求,隻希望和表哥和雯姐這兩位親人共度一生......”想到柳楓和方雯潔,楚飄零心裏頓時燃起了一絲希望,畢竟,生活還要繼續,隻有活下去才是對逝者的最大尊重......

楚飄零此刻身處綠草如茵的未名湖畔旁的涼亭裏,望著平靜但又泛著漣漪的湖麵,她陷入了凝神靜思之中,思緒萬千的她,心裏無比蒼涼,是那種欲哭無淚卻又想肆意宣泄的矛盾心情,隻要一想到自己的父親,她心裏就隱隱作痛,有一種萬念俱灰的恐慌,楚父的離世使飄零的心靈深處受到了極度的創傷,因為這場災難來的太突然、太迅速,無論如何她都難以接受,失去親人的痛苦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除非自己親身經曆過,那種痛苦,終生難以釋懷。

亭中的古典陳設給她一種很愜意的感覺,但又怎麼能掩飾她內心的淒涼,怎麼能撫平她早已千瘡百孔的“心靈傷口”。每當此時,飄零的心裏就跟刀絞一般,那種悲涼心痛的感覺可以讓人崩潰,甚至窒息。她感覺自己已經沒有家了,沒有了可以依賴的歸宿,因為她失去了惟一可以為她擋風遮雨的那一方港灣,一方聖土,猶如一隻失去雙翼的小鳥,再也飛不起來尋找自己的巢穴了,同時,前途和生活的渺茫,那層層淡淡的哀愁時時泛泛而起......

但再次想起他們兩個人時,飄零似乎又看到了希望,那僅有的光明之火很微弱,很小.....可是,就是這點渺小的希望足以使她勇敢地活下去,支撐著她繼續在校深造。

有時候,一個“情”字,便能化解無數愁苦!

18歲,對於別的女孩來說,本是幸福的黃金階段,可以盡情揮灑青春,盡情享受,感知人世間真善美,但惟獨飄零快樂不起來,對她而言,這段時期隻是無邊的黑暗,等待著她的隻有未知數。已經淪為孤兒的她,所得到的最大慰藉便是這世上還有她惟一的親人——柳楓一家。隻有親人間的溫情才能化解飄零內心深處的苦痛與凍結!

楚飄零是一個性格恬靜的美麗女孩,如果不知道她的身世,很難想象的到她是鄉下姑娘,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她,雖不能是傾國傾城,但也是“天生麗質”!楚飄零自幼喪母,是父親楚天文一手含辛茹苦把她撫養大的,楚父一個地道的憨厚農民,大字不識幾個,可就是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文盲父親培養出了一個“女兒狀元”。

偉大的父親啊!

人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飄零亦不例外,打小她就特別懂事,挑水、劈柴、燒火、做飯,飄零樣樣做的有模有樣,家裏也被她打點的井井有條、一塵不染,很難讓人聯想到竟是八歲的小飄零拾掇出來的,等到十來歲時,她便開始幫父親做農活,楚天文不忍心,但對聰明懂事的小飄零亦無辦法。楚天文明白沒有文化意味著什麼,她不想女兒跟自己一樣一輩子窩在這窮鄉辟野,整日柴米油鹽,家長裏短,渾渾噩噩終日不知所謂,他要讓自己女兒像她的母親一樣將來讀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教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國家棟梁之才。楚父鐵了心即使傾家蕩產也要供女兒讀下去,為此,家裏的豬仔牛羊沒少賣,這一切飄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她沒有辜負父親的良苦用心,知道自己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從小就特別用功,學習成績理所當然名列前茅,從村裏的小學一直到鎮裏的中學,一直都是第一名,家裏的各種獎狀擺滿了整間堂屋,楚天文心裏自然很是安慰,高興的終日對著這些獎狀“嗬嗬”傻樂......

村裏的鄉親們都知道楚家有一個很爭氣的女兒,也知道這家父女倆日子不好過,因此大夥都時時惦念著父女倆,熱情相助,柴米油鹽沒少往家裏送,對此,楚天文無以回報,隻能心存感激的道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