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道,網友們都很好奇。
伊麗莎白究竟被什麼嗆的連連幹嘔。【我們要的是這嗎?我們要的是細節,細節!越詳細越好。】
可從她的身上,卻突然掉出來一樣東西,滾到了貝爺的腳邊。
幾人一瞧,登時驚駭的漲大眼睛。
“這是……”
他彎腰捏在手裏,眯著眼睛仔細瞧了瞧,隨即說出它的名字:“鵝頸藤壺!”
直播間的人也都一陣詫異:
“鵝頸藤壺是什麼,求科普!”
“是海鮮的一種,俗稱“觸”、“馬牙”,藤壺雌雄同體,是一種附著於海邊岩石上的有著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常形成密集的群落。
在熱帶海區,該類生物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附著,且種類和數量隨著離岸距離增加而下降。
藤壺等附著在沿岸碼頭、船底、海底電纜等處,往往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固著在船體的藤壺使航行速度大大降低。”
“這樣聽上去,這種東西好像不是什麼好鳥啊!”
“沒錯,所以……它們的肉就很好吃。”
德爺接話:“這不就是一種貝殼類的東西嗎?”
嗬。
貝爺一笑,隨即解釋道:“德爺真有眼力,藤壺和鵝頸藤壺因為身體包裹著石灰質的殼板,所以很長時間都被誤認為是貝類。
直到20世紀初,真相才被揭示:生物學家通過對幼蟲的觀察,發現它們並不是貝類,而是甲殼動物。”
德爺聽到他的讚美,本來還有些得意。
但隨後的話,卻讓他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
真是的,有你這樣損人的嗎?
還以為自己說對了呢。
可是貝爺卻對著無人機,笑眯眯的繼續介紹:
“朋友們,有人把藤壺和鵝頸藤壺混為一談,認為兩者都是藤壺,但是——”
這一下,直播間內,那個介紹藤壺的哥們,臉色有些變綠了。
這貝爺,還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打擊別人的機會呢。
剛打擊完了德爺,就來抨擊我。
“事情並不是這樣的,藤壺俗稱‘馬牙’,隸屬於無柄目藤壺科;
鵝頸藤壺俗稱“海雞腳”、“狗爪螺”,隸屬圍胸目茗荷科。
因此嚴格說來,鵝頸藤壺並不是真正的藤壺。”
網友:
“要不要分的這麼清晰?”
“藤壺:我都不知道自己屬於什麼類別。”
“鵝頸藤壺:為什麼我是鵝頸?”
這時,鏡頭感很好的貝爺,換了個舒服的姿勢,仰頭四十五度角,盯著無人機。
這樣拍,顯臉小。
“朋友們,要如何區分藤壺和鵝頸藤壺呢?
其實很簡單,隻從外表上,就能看得出來。
藤壺沒有柄,圓錐一樣的身體就像一座迷你火山。
鵝頸藤壺由柔軟的圓柱形柄部和十幾片殼板包裹的花序狀頭部組成,
外形酷似鵝的脖頸,鵝頸藤壺其名也由此而來。”
說道這,貝爺話鋒一轉,勾起嘴角,神秘的說道:
“朋友們,你們知道嗎?
這種鵝頸藤壺,有一種別稱——”
說到這,停頓下來……給網友們留出鼓掌和驚歎的時間。
唐傲在旁邊看的皺眉。
這家夥,還是挺專業的,這方麵,自己做的還是不足。
網友:不,我們已經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