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原主這個剛找回來的親生女兒,他自覺虧欠了原主,是以對原主比對兩個兒子還要關心幾分。
他見程氏總是對原主一副挑剔又嫌棄的態度,動不動便會訓斥原主,把原主批評的一文不值,便覺得程氏對原主太過分了。
況且,杜峻幼時家中也不富裕,是在小地方長大的。程氏嫌棄原主出身鄉野,上不得台麵,不免會讓杜峻心裏有些不舒服。再加上程氏每次都對原主疾言厲色,轉頭卻又對杜月嬌和風細雨,這差別待遇太明顯了,杜峻這個親生父親自然會看不過去。
杜峻覺得,程氏會對別人的孩子那麼好,對自己親生的孩子卻這麼嚴酷,簡直是莫名其妙。即便她疼愛杜月嬌,也不必對親生的女兒這般苛責。
本來就是他們當父母的弄丟了孩子,才讓孩子流落鄉野,長成了這幅樣子的。怎麼程氏卻非但不對親生女兒心懷愧疚,還要嫌棄她上不得台麵?
女兒若是從小在將軍府裏長大,錦衣玉食的養著,仆從環繞的伺候著,學習詩書禮儀針織女工,還會長成這麼上不得台麵的樣子嗎?
杜峻於是在程氏訓斥原主時,攔住了程氏,讓她不要對原主這麼苛責。但程氏被他阻攔後,非但沒有對原主的態度變好,反而還覺得自己受到了委屈。
她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親生女兒,若非這個女兒是親生的,她又何必要這麼費心費力的去調.教?訓斥親生女兒,也是怒其不爭啊!怎麼在丈夫的眼裏,就好像是她苛待了親生女兒似的?!
她是那種人嗎?
程氏頓時有些心灰意冷,又覺得杜峻對這個親生女兒太上心了,在親生女兒麵前,自己這個妻子恐怕都要往後排。
以前杜峻就算是對待兩個兒子,也不像對親生女兒這般護著。她偶爾打罵兩個兒子,杜峻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但現在她不過是對親生女兒疾言厲色的一些,杜峻竟然就看不下去了。
想起杜峻一開始便護著親生女兒,處處都要讓親生女兒超過杜月嬌。現在又為了親生女兒,把自己這個妻子看成了一個惡婦,程氏的心裏簡直太不是滋味了。
程氏因著這個,跟杜峻鬧起了別扭。而就在這時,遠在玉溪村的吳家人突然來帝都找原主了。
楊氏在大街上認出了出來逛街的原主,頓時拉著原主的胳膊就是一陣嚎啕大哭。她指著原主的鼻子罵原主回到定國公府之後,就把辛苦養大她的親生父母忘到了腦後。自己穿著綾羅綢緞,吃著山珍海味,卻任由父母吃糠咽菜,實在是太沒良心了!
楊氏的嗓門很大,哭天搶地的,一副被辛苦養大的不孝女拋棄的老母親的悲慘模樣,很快便吸引了大街上的眾人圍觀。
本朝重孝道,圍觀的眾人得知原主竟然在飛上枝頭之後就不管父母的死活了,頓時都是對著原主指指點點,怒罵原主忘本,是個白眼狼!
原主的性子本就內向,這些日子以來在程氏的高壓教育下,還變得愈發沉默寡言。此時麵對這樣的突發狀況,她頓時就懵了。
她被眾人圍著指責,便是想跑也無處可逃。有那脾氣不好的,還對著她扔起了爛菜葉子。
楊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對著眾人哭訴她這個女兒是怎麼虐待自己這個老母親的,聽得圍觀的眾人群情愈發激憤,甚至有人開始動手打她。
有了第一個動手的人,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動手的人,有那手狂的婦人,竟然伸手在原主臉上撓了幾道子,弄得原主滿臉都是血痕。若不是定國公府的護衛們及時趕到,拉開了毆打原主的眾人,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原主回到定國公府後,程氏看到她滿臉是血的模樣,差點兒暈過去。趕緊讓人拿來傷藥給她治傷。好在傷口處理及時,用的藥又是最好的傷藥,才沒有讓原主留下什麼傷痕。
程氏得知今天在大街上發生過的事之後,想起原主的養父母一家雖然把小小年紀的原主送給了一個傻子當童養媳,但終究是養了原主一場,還在十五年前把原主從河裏救了上來,也算是原主的恩人。於是,她便沒有去找吳家人的麻煩,隻讓人看著吳家人,讓他們不要再來帝都便是。
而吳家人鬧了這一場,竟然也沒有再繼續糾纏,很快就回了老家。
吳家人走了,但這件事卻沒有就這樣過去。
不久之後,帝都貴圈兒裏的人竟然都知道了原主回到定國公府之後,就把養父母拋到了腦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