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1 / 3)

樓喻已經登基十年了。

這十年間,他勵精圖治,日理萬機,讓整個大盛煥然一新。

天下皆稱其為聖帝明王,讚頌他的文章數不勝數。

如此英明的君主,唯一令人惋惜的是,他到現在都沒有立後納妃,甚至連一個子嗣都沒有。

十年光陰,人們漸漸忘了青鶴觀主的批語。

如今國富民安,邊境無擾,大臣們沒什麼大煩惱,便將目光對準皇帝的後宮。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他們是真的覺得陛下一個人太孤單了,而且這樣的盛世當然需要一個正經的繼任者。

“陛下已至而立,而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陛下何不立後納妃,綿延子嗣?”有人忍不住跳出來建議。

楊廣懷瞥他一眼:“當年青鶴觀主的批語忘了嗎?”

青鶴觀主已經仙去,但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不管怎麼樣,總會有人牢記這個批語。

倘若皇帝真的立後納妃,到時候大盛稍微有點災難,估計老百姓都會怪到樓喻身上,責任誰來承擔?

樓喻近年已經很少動怒,他溫和笑道:“為了社稷著想,朕可以一直獻身政務,不立後,不納妃。以後這件事就都別提了。”

倒也不是不能說,隻是每次一提,他當晚都會受累。

某人聽不得這些話。

當然,這些年也不是沒有人給霍延做媒。隻可惜,霍延根本不為所動。

後來實在煩了,讓紫雲觀的道士替他算了八字。

最核心的批語為:命中克妻。

這下沒人敢送死了。

但到底還是令人扼腕歎息。

樓喻和霍延兩個黃金單身漢,有權有勢,品貌上佳,不能成親真的是太可惜了。

“陛下,昨日北疆傳來軍報,言去年十月、今年二月,互市交易所頻頻發生衝突事件,具體原因目前尚在調查。”

霍延的奏報,直接打破了朝臣們的太平美夢。

如今的大盛,的確稱得上物阜民安,但暗處的危機依舊存在。

不論是海洋上貪婪殘忍的盜匪,還是北境虎視眈眈的阿骨突部,都讓人從盛世的美好中驚醒過來。

段衡皺眉:“邊境安穩十年,又要生亂了嗎?”

“唉,阿骨突部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

“交易所發生衝突的原因尚且不明,諸位倒也不必杞人憂天。”

“什麼杞人憂天!分明是北蠻故意挑起事端!”

“等查清緣由再說不遲。”

“等查清就遲了,我覺得還是得做好準備,北蠻要是真的自不量力,我等定讓他有來無回!”

樓喻聽著殿中的議論,眸底平靜而幽遠。

他從不認為北境會一直與大盛保持和平,但他很奇怪,烏帖木不像這麼衝動的人。

大盛如今的戰力他不可能不知道,何以非要挑起爭端?

散朝之後,樓喻動用暗部消息網,令他們迅速查清邊境交易所衝突一事。

馮三墨退下後,樓喻不由輕歎一聲。

霍延陪他一同入殿,見狀便生心疼,安慰道:“不必擔心,就算北境真有犯邊之意,咱們也不懼。”

這些年,他一直致力於軍隊建設和管理,眼下軍隊戰力卓著,物資儲備充足,軍器經過改進後精良不少,隻要北境敢南下,大盛就能將他們殺得片甲不留。

他們有騎兵又如何?大盛也有騎兵!

他們有的,大盛有;他們沒有的,大盛還是有。

阿骨突部若真要南下,那就是自取其辱。

樓喻麵露諷意道:“這些年互市,北境得了不少好處,或許是大盛的財富讓他們紅了眼。”

就算烏帖木有理智,但他控製不了其他人的貪婪。

烏帖木雖然統一了北境,可並非所有的部落都真正順從屈服於他。先不論更北的阿巴魯勢力,就拿王庭來說,其餘部落的貴族高官也有一定的權勢。

他們願意順服烏帖木,一是因為烏帖木確實勢力強橫,二是因為烏帖木答應過他們,等時機成熟,必會南下攻取盛國。

但十餘年過去,眼看盛國越來越強勢,王庭一些貴族高官漸漸坐不住了。

烏帖木當真要一輩子互市嗎?

他們想要的根本不是互市,而是物產豐饒的盛國!

可烏帖木始終認為時機未到。

什麼才叫時機?難道要等再也打不過盛國的時候才叫時機嗎?

隻要貪婪之心不死,戰爭永遠都會存在。

不久後,暗部和新的軍報幾乎同時傳來。

樓喻看完之後,俊眉微蹙。

他道:“培努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啊。”

霍延倒是記得清楚:“當年澹州失守,駐守澹州的阿骨突部都尉就叫培努。”

“你記憶力真好。”樓喻讚他一句,接著道,“當初培努是阿赤那德麾下大將,阿赤那德死後,他帶著一幫人成了草原上的無業遊民,不承認烏帖木這個骨突王,未料最後還是投效了烏帖木。”

也不知是因為生存壓力不得不,還是真的歸服。

霍延神色平靜道:“這幾次衝突都是培努故意派人挑釁的,他是自己想犯邊還是奉烏帖木之命,咱們暫時還不清楚。但不論如何,北境動亂是遲早的事。”

樓喻眯起眼:“端看烏帖木如何選擇了。先關閉邊境交易所,真是慣得他們無法無天了!”

他想了想,又道:“再以朝廷的名義問責北境王庭,我倒要問問烏帖木,他北境到底想做什麼。”

皇帝詔令既下,邊境交易所立刻關閉,不準盛國百姓出關進行交易。

這麼一來,苦的不是盛國百姓,而是北境牧民。

十年來,他們已經習慣與盛國百姓交易糧食、布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交易所突然關閉,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恐慌和打擊。

他們不種糧食,沒有儲備糧食的習慣,一旦失去盛國的貿易通道,他們將迅速麵臨窘境。

這還得了?!

他們紛紛湧進交易所,想要問個明白。

如今的交易所隻剩下北境的管事,他們收到了盛國的解釋,但不能直截了當地告訴牧民們,隻能含糊其辭地糊弄過去。

總不能說是因為有蠢貨破壞交易惹怒盛國朝廷了吧?

互市關閉後,消息傳到王庭,烏帖木頗感頭疼。

他召集各部貴族高官至王帳。

“本王收到了盛國朝廷的意見書,你們都看看。”

在座的都在兩國互市中或多或少賺過錢財,大多對互市抱著積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