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昔言體力不錯,挺能到處跑,忙活半天都不喊累,性子軟得很,她不是很在意這種細節,反正來都來了,能幹就幹唄,活兒總得有人做,沒必要太計較。
她連續跑去板房兩回,同一條路走了四次,再回來時熱得直出汗,嘴皮子都幹了。
江緒皺了皺眉,一聲不吭地看著。
“昔言,過來一下。”
不出二十分鍾,邵雲峰又在叫人。
江緒下意識望去,伸手就拉住葉昔言,“你留著,別動。”
葉昔言微怔,“怎麼了?”
“小陳,”江緒輕聲喊,不搭理她的問題,“你過去看看,去幫領隊。”
小陳應聲:“馬上!”
待人跑開了,江緒這才放開手,對葉昔言說:“待會兒幫我拍視頻。”
葉昔言當真了,脫口就問:“要做什麼?”
江緒麵色不改,淡然說:“別離太遠就是了,我會隨時叫你。”
葉昔言木楞,這都還想不明白,回道:“行的。”
江緒兀自做自己的,不再解釋,過一會兒又跟邵雲峰講了一遍這個。邵雲峰爽快,沒想那麼多,還笑著說辛苦葉昔言了。
下午開工本就較晚了,一晃眼就是太陽落山,六七點的河風大,不停地吹,不多時就將餘暉吹灑在各處。
空地上的小攤販愈發多了,這時才是出攤的高峰期,比一兩點那會兒要熱鬧,熙熙攘攘的人堆擁擠,遊客和本地居民成群成團地聚集。
楊家莊這個小小的村落竟然有夜市,賣的東西五花八門,全是村裏的人過來擺攤。不僅是空地上,快天黑時分,上遊河中的沙壩裏還有村民開船過去賣東西。
夏季是旅遊旺季,來楊家莊遊玩的人很多,遠不止比車隊昨天見到的那些。
時間差不多了,丁西舟領著眾人渡河上沙壩,去寺廟裏看一看。
所謂的小寺廟就是兩間寬敞的茅草屋,一間房擺放佛祖和菩薩等的畫像,一間房供修行師父吃住打坐,茅草屋外有一處可以上香的地方,一塊被圈出來的沙地,也就是簡陋版的祭壇。
丁西舟說,其實這裏原本是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寺廟的,有屋子,有石頭佛像,跟普通的寺廟一般無二,隻是後來被大水衝垮了,一樣東西都沒剩下,廟裏的師父重建就隻能搭兩間茅草棚先湊合。而楊家莊剛發展旅遊業時,村裏曾計劃過要重修寺廟,但再三商議還是沒能進行,怕再漲大水扛不住又垮了,白白浪費錢。
何英正不解,好奇問:“以前不是好好的麼,也沒垮吧。”喵喵尒説
丁西舟回道:“那時候水淺,沙壩堆得高,漲水也衝不上去。”
她又細細解釋,說到楊家莊的發展史。多年前,還沒引進旅遊投資的時期,楊家莊一度靠出租地賣沙壩為營生,山頭和土地承包給沿海的老板們搞種植養殖,沙壩就一塊塊賣給建築公司抽河沙什麼的。村民們的荷包越來越鼓,幾千幾萬地進賬,生活條件更好了,然而過度的開發導致了一係列問題,種植養殖造成了不小的汙染,沙壩的減少致使流河變寬變深,河岸侵蝕逐漸嚴重,坍的坍,塌的塌,水土流失亦日益凸顯,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這片沙壩是僅剩的幾塊了,很長,能直通上遊,近些年還是一直在下沉。我還小的時候,它挺高的,開船都必須繞開,稍微大一點的船都不能靠太近這兒,不然容易擱淺。”丁西舟感慨,講完,自覺好像廢話太多,沒再多提。
葉昔言聽都沒聽這些,自顧自找小攤販買了兩束香,送一束給江緒,小聲說:“拜拜菩薩。”
出於尊重,江緒還在聽丁西舟講話,聞言,不搭理她。
不過丁西舟也沒什麼好講的了,已經在結尾。
“這裏明年就會拆了,寺廟會搬到山上去,要專門搬遷重修。好了,剩下的時間大家隨便轉轉吧,畢竟下次再來可就沒了,去那邊領齋飯也行,找個地方坐坐,齋飯不要錢的,都可以吃。”
葉昔言趁機將那束香塞到江緒手裏,不管其他人要幹嘛。
江緒瞄她一眼,“你自己去。”
她當自個兒耳聾了,說:“先排隊。”
言訖,轉身就去占位置。
江緒還是跟著了,不過隻是上了一炷香,沒求願或是怎麼樣。
上完香,轉悠一圈,趁人少了再領齋飯吃。
傍晚時候的沙壩涼風習習,溫度降得快,比岸上要涼快許多。
等人少一些,沒那麼擠了,後續的拍攝工作才繼續。
仍然是江緒負責拍,賀姐她們出鏡。
丁西舟早就跟修行師父聯係過了,車隊可以進屋拍攝,拍人或屋子都行,但前提是不得喧鬧,隻能進去部分人。
葉昔言進不去,施柔和劉思敏也是,無關人員就守在外邊吹風。葉昔言不介意這樣,趁清閑還有心情玩手機,等江緒一進去就另找了個人少的地兒待著,不同施柔她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