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緒是跟何英正他們一路去的學校,一群人算是到那邊實地考察,這是今上午的主要任務。WwWx520xs.com
本次的籌集捐款活動並非做做樣子,不是在網上號召一波就完事,團隊為此製定了詳細的幫扶策略,具體的出資分配,各方麵到線到點的扶助,每一樣都策劃好了的,有長期的計劃。
昨晚群裏就發了人員安排通知,當時的名冊中沒有江緒,這趟任務不該她去。
葉昔言不知道這個,聽到賀姐的解釋,以為是被派過去的,便沒當回事兒。她了然,接過早餐分給大家,自己留了兩杯豆漿三個包子,其餘的讓Herbert他們自個兒分。
Herbert吃不慣中式早飯,不愛油膩的食物,隻拿了一個菜包,Charles倒是挺喜歡這些,他吃得最多。周延和陳江潮不存在飲食差異等問題,他倆都曾在國內長期生活,出國後也保持了許多這邊的生活習性,因而很是適應暫時的改變。
周延見葉昔言拿了兩杯豆漿,隨口問:“喝得下這麼多?”
葉昔言滿不在乎點頭,霸占兩杯不放,喝一杯放一杯。畢竟有一杯是大醫生買的,不能浪費,現在喝不完可以晚點再喝,就當是水了。
上午還有一堆工作,邵雲峰沒能在賓館陪留太久,吃完早飯,他把賽車隊四人交給葉昔言,讓照顧一二。
葉昔言沒拒絕,應下了。
沒有外人的叨擾,朋友間的相處還自在些,不搞那套形式,不必那麼客氣。
由於連夜趕路勞累,周延他們還是上樓休息了兩三個小時,葉昔言自然不能跟同,不過也不會老老實實守著這幾位,她趁機去了學校,想看看那方的情況。
學校離賓館不遠,隻離了二十幾米遠,走路過去就行。
大雁鎮隻有一條街,三個分岔口,一支主環形路,衛生院、銀行、學校以及鎮政府都隔得很近。街上太簡陋了,放眼望去整片地區都沒有太高的樓房,基本都是三層小平樓,甚至是低矮的青瓦土胚房,有些店鋪連招牌都沒有,進在門口放一塊板子,上麵寫著“xx店/鋪子”就算是指引標牌了,這還算一般的,少數老店什麼都不掛,外人一看都不知道究竟是賣什麼的地方。
學校也很寒磣,條件不比街上好到哪裏去,大門口的“大雁鎮中心校”六個大字都掉漆了,這裏沒有用以介紹的滾動屏幕,有的隻是一塊失色的立牌,一條“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橫幅。
好在學校還是配備了值守的保安,一個年齡起碼五十歲的老頭兒。
進校之前,葉昔言用普通話跟對方打招呼,表示自己是公益團隊的,要進去,並詢問江緒她們在哪裏。
老頭兒不太聽得懂普通話,中氣十足地扯著嗓門問了又問,老半天才搞明白她要來幹嘛,連忙放她進去。
江緒她們在校長辦公室,大門側對的那棟教學樓二樓盡頭,可以直接過去。
大雁鎮中心校涵蓋了小學部和初中部,一共三棟教學樓,呈Z字型連在一處的兩棟是初中部,旁邊那棟更矮更破舊的則是小學部。
學校有食堂,一間寬敞的平層,位於小學部對麵,也有住宿的地方,但非常破爛,是那種泥巴和石頭砌成的小瓦房,一間宿舍全是上下木頭床,至少能住二十個學生。
這裏太小了,一眼就能看完。
葉昔言四下望了望,徑直往樓上去,繞了一周才找到處於走廊角落裏校長辦公室。
大家都在那間小屋子裏,施柔也在,還有昨天的胡主任和一位戴眼鏡的男人,也就是校長了。
所有人都坐著,江緒坐校長對麵,旁邊還有一個空位。
雙方在談規劃的事。
辦公室的門沒關,葉昔言禮貌地輕輕一敲,而後進去就要坐那個僅剩的空位上。
江緒偏頭瞅她一下,又看看她手上的豆漿,沒吱聲。
何英正幫著向校長介紹隊友,再轉向葉昔言,“這位就是劉校長。”
葉昔言伸手,“劉校長您好。”
等認識完畢,她這才坐下,規規矩矩的。
劉校長平易近人,一臉和藹,他一麵跟團隊接洽意見,一麵親自泡茶,還一杯杯幫忙倒好。
學校的情況已經通過書麵形式呈交給公益活動主辦方了,現下的溝通主要是再細化一下,因地製宜嘛。
葉昔言不是很了解這些,給不了建議,隻能旁聽。江緒才是負責的那個,這人簡直能耐,方方麵麵都講得頭頭是道,顯然就是下過功夫研究的。
此次的幫扶分四個方麵,一是幫學校翻修新宿舍,二是建圖書室,三是資助過於貧困的學生讀書,四是給整片校區捐贈教學設備,改善其教學條件。
環境和資源的不均衡是拉跨教育的極大因素,團隊能做的就是改變這些基本條件,能幫多少幫多少。
江緒和劉校長談了很久,中間也跟胡主任談了談,商討過程還是很愉快,沒什麼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