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片的最後是一個閃回的鏡頭,就是之前師徒兩人在大殿中對話的那一幕。此時的靈渡還並不知道,真正能夠挽救這一切的人並不是自己,或者說,不是現在的自己,而是自己默默囚禁自我、獨自駐守在虛空中千萬年的師尊靈措。而為了保留懸念,預告片中也隻是隱晦地提到了一些線索,就連觀眾們也被蒙在了鼓裏。

【小白這次不會又演反派吧?他都快成反派專業戶了hhh】

【看預告片,我覺得這次的角色應該是表麵溫和實則暗搓搓搞事情的大boss。】

【不一定吧……感覺師尊對靈渡很好啊。】

【不管是不是反派,小白說話時那種溫柔的語氣真的好蘇啊,這部劇裏他用的是原音嗎?】

【雖然和他平時說話的語調不太一樣,更緩慢,還帶著氣音,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是的,配音表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呢。】

張興敏的對這部劇的極致要求當然也囊括到了配音方麵,《仙尊》所有人物的配音都是由演員親自上陣,甚至還包括片頭曲和片尾曲——其中有一首片尾曲就是筱白唱的。雖然他很懷疑張興敏是為了省經費,但導演發話,他也隻能擼起袖子上了。

預告片的旋律就是用了這首片尾曲的輕音樂版本,沒有歌詞,由塤、古琴、長笛和豎琴四種樂器交織共鳴譜寫的空靈樂曲卻很好地體現出《仙尊》縹緲尋仙的主題,**部分的升仙大會還采用了女聲吟唱烘托氣氛。

當然,那個“女聲”,也是由筱白傾情錄製的。

因為高強度的拍戲,他這段時間忙到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整個人都開始精神恍惚,看人都帶重影的,所以也沒什麼心思去思考工作之外的事情了。而當某天他好不容易空閑出一個下午,開小號發現自己的粉絲們在群裏討論得熱火朝天時,才想起來後天是個非常特別的日子——

沈之恒的生日。

算算時間,他清醒的時候國外應該還是晚上,筱白猶豫再三,還是遺憾地打消了給他用國際快遞寄一箱腦白金的想法。

本來按照娛樂圈的傳統,他應該發條微博為沈之恒慶祝一下生日的,但就算是連筱白的粉絲們也不太確定,自家懶到一年發微博的數量不到五指之數的偶像會不會在這一天破例。而且自上次百花晚宴後,坊間就一直流傳著他們感情不合甚至早就分手的傳言,雖然是沈之恒的生日,但筱白會怎麼做,還真沒人能說得準。

有人猜他會例行公事發條祝福微博@一下當事人了事,有人覺得筱白和沈之恒已經徹底鬧掰,現在就連表麵功夫也懶得做了,還有不少人卻堅定地認為,他們隻是懶得在公眾麵前秀恩愛而已。

畢竟,沈之恒是誰?星途集團的總裁!人家不是明星,又不缺錢,幹什麼要把自己的私生活公之於眾。

筱白刷了一會兒手機,他從相冊裏翻出寥寥幾張和沈之恒在一起的時候拍的合照,他們都不是喜歡拍照的人,平時也比較忙,所以連照片都少得可憐。但分開這麼長時間,哪怕是最生氣的時候,筱白也沒有想過把它們刪掉。

他甚至還專門建了一個分組相冊。。

無論沈之恒是不是這樣認為的,但至少對於他來說,這些照片都是十分珍貴的回憶。

翻著翻著,筱白的動作忽然一頓,他停下繼續往後翻的手,用雙指把背景放大——他想起來了,這是自己當初第一次和沈之恒出去約會的地方,當時自己還在心裏拚命吐槽這家夥的直男操作,覺得能和他談戀愛的人都是傻逼。

結果自己就成了那個傻逼。

他低低地笑了一聲,心想自己好像知道,後天該送沈之恒一份怎樣的“大禮”了。

另一方麵,時刻關注著兩人動靜的,除了興致勃勃的吃瓜網友外,還有正準備暗搓搓搞事情的徐忠傑。因為筱白一直在拍戲的原因,他也沒辦法把人從深山老林裏抓出來,隻能一邊不耐煩地等著劇組拍完戲,一邊派人打探沈之恒準備什麼時候回國。

上次晚宴的事情徐忠傑也聽說了,沈之恒麵對鏡頭時長久的猶豫更加讓他肯定了自己的猜測——這兩人的關係已經徹底沒救了。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沈之恒在和筱白公開戀情後不久就鬧出這樣的事情,但徐忠傑對此是十二萬分的喜聞樂見,他巴不得他們老死不相往來呢!

“我記得,今天是沈總的生日對吧?”他問下屬。

“是的。”

“他還是沒回國?”

“沒有,”下屬搖搖頭,“應該是因為什麼事情耽擱了。”

“哼,”徐忠傑冷哼一聲,“沈總回不來,筱白總是能出去的吧?費盡心思攀上了高枝卻不知道珍惜,要麼是傻子,要麼就是知道自己不受待見。沈總有說他什麼時候回來嗎?”

“這個……好像還沒確定。”下屬猶豫道,“不過看沈總的意思,應該也快了。”

“那就好。”

徐忠傑滿意點頭:隻要沈之恒一回國,原本存在於兩人間的矛盾就會再度激化。

看來離筱白和沈之恒徹底分手的時間,也已經不遠了。

但以徐忠傑快要退休的年紀,對於微博這種年輕人占大多數的社交軟件僅限於了解,而像他這樣自持德高望重的體麵人,更不可能為了關注一個區區明星去特意申請一個微博賬號。

所以,他當然也就不知道,今天的微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件。

全華國都知道,京城的中心位置有一棟建了快六年的高塔,它上一屆的開發商已經因為資不抵貸破產了,而接手它的,就是星途旗下的地產公司。這在當時的華國社會上還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若是高塔建成,可想而知它將成為華國的又一地標性建築,對於旅遊業和國家形象來說都將大有增益。

但之前的開發商跑路事件已經讓工程停工了足足兩年,這期間,才修建了一半的高塔就這麼成為了爛尾樓,突兀地佇立在京城最繁華也最醒目的地段上。無數社會評論家、學者和國內外記者都對此進行過長篇累牘的報告和點評,市長還因此多次被上級領導約談,造成的壞影響力不可謂不大。

但就算是這樣,也沒有人願意接手這項工程的建設。

原因很簡單,就四個字:

太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