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炮灰村姑9(1 / 3)

花了半個月時間,安寧把她承包的河灘地全部都種上了黃柏樹。

智能機器人樹中間撒下刺蔓藤的種子,這一年樹抽慢慢條長高,藤蔓爬的密密麻麻,河灘仿佛砌了一道天然的圍牆。

智能機器人來著除草機把河灘裏的雜草全部清除,地麵推平。從雲熙空間裏拿了一小塊息壤放到了河灘上,不到兩天時間,整個河灘地都變成了肥沃的低階靈田。

從商城裏買了一套自動噴灌係統,零一領著智能機器人安裝的時候,還加設低階聚靈陣。

河灘地一半分區域種上蘋果、香梨、榛子、葡萄,果樹間距比較大,中間套種西洋參、黃芪和其他中草藥。

葡萄園裏還搭了小塑料棚,裏麵種草莓、甜瓜或西瓜等速生水果。

另一半則全部種上,從商城裏買的最優良,奶牛奶羊最喜愛的紫花苜蓿草。三百畝的大牧場,一眼望不到邊,修建了配套的設施後,放養了五百頭奶牛。

負責放牧這些奶牛的是幾隻犬係的小妖,它們化身為牧牛犬,每天盡職盡責的把奶牛趕進趕出。兩個智能機器人負責防疫、投喂配方飼料、打掃牛“公寓”。

所有的擠奶過程都是全自動的,保證產出的牛奶無菌、安全。

忙忙碌碌好幾年,不但貧瘠的河灘地舊貌換新顏,就連劉家屯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幾年,國內出現了很多走集體路線闖出名號的村子,迅速發家致富,村民提前奔小康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劉誌勇作為優秀的村幹部跟著縣裏領導一起去那些明村參觀、學習。回來後跟安寧感歎別人家的村子有多好、多好。

安寧理解他想為村民謀福利的心,畢竟現在種地一年忙到頭,收入卻很低。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已經不願意在地裏辛苦勞作,去北上廣那些大城市打工,輕輕鬆鬆一年是種地收入的好幾倍,換了誰也不肯再種田。

安寧在劉家屯附近買了一大片荒地,蓋起了工廠。她雖然不能帶領村民建什麼名村,但她能讓村裏的人不背井離鄉就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掙錢養家的工作。

民以食為天,她辦的還是食品廠,名字很好聽“青青子衿”,等這個牌子的各種速食、零食火遍全國的時候,人們習慣稱它為青青食品廠。

食品廠同時上了五條生產線,分別生產油炸、烘焙、幹吃方便麵,各種口味的火腿腸、各種鹵味熟食、各種調味品、糖塊。

聘請劉誌勇為廠長,主管人事。為了對得起安寧的這一份信任,劉誌勇辭去了劉家屯支書,專心在廠裏管工人。

雖然都是機械化、流水線生產,但工人也是需要培訓上崗。這是培訓工作是由雲熙的親衛靈境及他手下來的。

當培訓老師對於靈境來說太容易了,他就擅長給人洗腦……呃,錯了,是擅長培訓。

經他的手培訓的工人,個個精神飽滿、愛廠如家,絕對對得起他領的那一份工資。

商品生產出來後,就得拓寬銷路了。因著安寧捐資修路的事,縣裏乃至市裏省裏對她這個女企業家都比較扶持。

她省內的單子不發愁,省外的就得靠廣告推廣了,食品廠和生態園的宣傳片,在各省城公交車上無限循環播放。

拍的美輪美奐,自然令人心生向往,好奇就想試著了解一下這個食品廠的東西,加上現在各種零食啊、調料啊,還不像後世那麼泛濫。

看到廣告上說,用上青青食品廠的調味料和鹵料,你在家就能炒(鹵)出大廚級別的美食。

東西不貴,很多人都買來試試,這一試就成了她們家的回頭客,而且還是非常忠實的那種。

鹵料、調味料家家少不了,很多人都有這種思想,覺得她們家調味料不錯,就想試試其他的產品。

一試,哎呦,方便麵好吃,無論幹吃、煮著吃、拌著吃都很哇塞。

再嚐嚐火腿腸,哎呦這裏麵明顯能看到大肉塊,量足的很呐。那麼多口味總有一款適合你,唇齒留香,讓人吃了還想吃。

糖的種類就更多了,孩子喜歡吃的牛奶糖、牛軋糖、巧克力,老年人喜歡的花生酥、芝麻酥……

靠著這個食品廠,劉家屯包括附近幾個村子的青壯年,不用背井離鄉就能有一份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而最早兩批入職的劉家屯村民中,踏實能幹的已經成了食品廠的中層管理人員了。

譬如在食品廠建立之初就辭去自己的工作,回來幫忙的劉豪。他可是七叔劉誌勇的長子,跟他父親的脾氣是一模一樣,俠義又古道心腸,但同時又是最較真的一個人。

他現在是青青食品廠生產部的主任,主抓生產和食品衛生安全。零一是食品廠的總負責人,安寧隻是掛了個法人代表的身份。

所有的調度、管理、生產和銷售包括財務都是零一在管。

安寧負責研發新品,雲熙和念卿爺倆是試吃的第一人,而研發基地就是他們家廚房。

後院三層別墅裝修好一年後,他們搬了新家,而原來的院子和劉安慧家西院打通,劉奶奶搬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