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大點前夕(1 / 2)

總統宣誓就職和建國大典定於10月1日,大典前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毋庸置疑,京城出現了沸騰的景象,每個人都期待那激動人心的空前盛景。京城的百姓就像過年一樣,難以掩飾某種躁動的昂奮,無論走在大街上,還是走在巷道裏,你都能聽到彼此的問候和祝福。無論是在茶館裏,還是在菜市場,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無法掩飾的笑容。

誰是國家元首,這個不用告知天下皆嘵。新政府基本框架已經敲定,鄧子軒擔任中華帝國首任總統,張之洞擔任政務院總理,李鴻章擔任政務院副總理並兼任外交大臣,盛懷宣擔任工業大臣,胡雪岩擔任財政大臣,秦凡擔任商業大臣,沈葆楨擔任船政大臣。鑒於劉光第的卓越表現擔任教育大臣。鄺佳誌在西北大臣位置上上調,並根據鄧子軒提議,擔任農林牧漁大臣,這是一個新增設的職務。

吳寶擔任警察廳廳長,組建中華科技院,鄧子軒兼任科技院院長,副院長由鄧強擔任,鄧強同時兼任兵器總署署長。組建中國聯席大學委員會,趙啟明擔任委員長。成立北京最高學府——京城大學,趙啟明兼任校長同時兼任同仁大學校長。譚某上調京城擔任新聞署署長,同時兼任中央日報社社長。李桐正式任命緬甸總督,中央情報局長依然是萬川擔任。

國防軍編製,鄧子軒擔任國防軍總司令,陳錦堂擔任國防軍副總司令。裴葛瑾擔任總參謀長,王小二擔任後勤部長。考慮到戰爭因素,中央集群、東方麵軍、西方麵軍。緬甸方麵軍,邊境守衛部隊,海軍艦艇部隊的職位暫時不變。根據鄧子軒提議,國防軍實施軍銜製,即: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中校、少校。大尉、中尉、少尉、上士、列兵。

鄧子軒就任大元帥。元帥為:陳錦堂、裴葛瑾。大將為:冷一飛、白勝。上將為:萬川、王小二、何猛、範濤、尚虎、哈立德、李天祥、劉步詹。中將為:宋飛、柳雲龍、聶鳳武、王傑、雷震生、劉永福、鐵凝、陸長林。中將以下人數眾多不再贅述。由於是戰爭時期,不可能全部彙集到京城授銜,因此總司令部的任命下達各支部隊。對所屬將官即官佐頒發軍銜標誌。

這段時間,鄧子軒一直在總司令部忙乎軍務,無暇顧及政務。好在以張之洞為首的文官體係。運轉良好。在這裏囉嗦幾句,為何要采用中華帝國的稱號,未必是采用帝製,在名稱上鄧子軒斟酌了很久。若采用美國的共和製三權鼎立。目前狀態下不適合中國的國情。畢竟老百姓的文化程度太低,大量官員從前清過度而來,因此必須保證中央政府強大的集權。

簡言之,目前狀態下,讓民眾參政議政根本不可能,必須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另外,鄧子軒對於美國政治體製的了解,認為必須有選擇的參照美國的優良元素、去掉糟粕。打造中國特色的政治體係,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未來若幹年強大的中央集權。會減少很多內耗,始終朝著一個方向闊步前進,這是至關重要的。

至於未來中華帝國形成什麼樣的政治體係,鄧子軒決定在保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逐漸融合西方社會先進的理念。封建王朝有合理的地方依然發揚,西方社會優良的東西需要消化、采納。鄧子軒的目的就是打造一個合理、公正、和諧的高效社會。而前提必須要具備最佳的外部環境,文明昌盛的根基是,國家要強盛、物質絕對豐盛、百姓安居樂業富有,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軍事和政治手段。鄧子軒認為,若實現宏偉目標,未來很長時間軍事手段是主旋律。

這天,在棋牌街政務院內的大廳裏,張之洞、李鴻章、盛懷宣、胡雪岩、秦凡、沈葆楨、劉光地等大臣們在熱烈討論。每個人都滿麵紅光、情緒昂奮。張之洞道:“鄧總司令就任總統,開曆代之先河,是中華民族的福音。但是鄧總司令要求4年一選舉,並以國家**的章程固定下來,成為未來中國最大的政治活動。”

“鄧總司令立場鮮明堅決反對封建皇權製度,是中華文明時代的開始。但是未來若幹年,根本不會再出現鄧總司令這樣的人物。既然4年一選已經固定下來,我們的任務就是如何讓鄧子軒連任總統。鄧總司令如何連任,是我們必須旅行的責任。”張之洞一錘定音。盛懷宣站起來道:“鄧總司令今年不到四十歲。他常說到60歲就主動退休。因此我們必須要讓他在總統的位置上座到60歲,你們可以想象,20年時間在他的領導下,華夏大地將變成什麼樣?”

“我建議讓他擔任終身總統!你們大家想想,如果他健在,誰有資格擔任總統?”胡雪岩道。秦凡慢悠悠道:“以我對鄧總司令的了解,他是不會答應的。他是一個心裝天下、時刻憂國憂民的人。既然是他定下的規矩不可能更改,如果他要求退下來誰也阻擋不住,我建議在可行的範圍內運作是最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