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露出了魚肚白,驅散了海麵上的暮靄。遠方的島嶼依稀可見,朦朧中似乎有些張牙五爪。“報告!前方炮艦稟報,發現敵人的巡邏艇,顯然敵人發現了我們。”一名軍官進入指揮艙稟報。戴輝微笑道:“就怕他們發現不了我們,命令炮艦成戰鬥隊形,首先展開炮擊。攻勢一定要浩大,火力一定要猛。”
澎湖群島位於台灣海峽,與大陸的金門島隔海相望。澎湖群島在台灣西方約50千米處,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在低潮時的總麵積為141平方千米。其中以澎湖本島最大,其次為西嶼鄉、白沙鄉。僅19個島有人居住。澎湖群島的重要性,在曆屆朝代都被格外重視。
元朝時在澎湖設立巡檢司,但在明朝時廢棄。直到荷蘭艦隊企圖占領澎湖,明朝才派兵澎湖把荷蘭人驅除。但是荷蘭人仍舊於1622年7月成功攻占澎湖。1624年明朝派兵攻打澎湖,曆時八個月,最後明朝以荷蘭艦隊退出澎湖群島為條件,承認荷蘭的台灣島占領權從新獲得澎湖。對明朝廷而言,台灣雖大,卻遠不如澎湖重要,明朝的短視,致使使荷蘭人輕鬆得到台灣。
1661年,明朝再次派遣大軍進攻台灣,大將鄭成功率領艦隊,驅除了荷蘭人,台灣從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自有朝以來,海疆曆來不被重視,台灣就像一個時常被拋棄的孩童,始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明清兩朝的閉關鎖國、海禁。加深了台灣的苦難。雖然在清末朝廷被洋人戰艦喚醒,可是為時已晚,台灣成為洋人任意宰割的不毛之地。
澎湖的美麗渾然天成。澎湖群島就像一群散落的翡翠,密布在台灣和金門之間。從空中俯瞰,一片泱泱碧海之間,翠綠色的島嶼星羅棋布,沒在水中的泱水焦台把部分島嶼連成一氣,村莊和聚落屋舍儼然,草原又覆蓋了大片土地。美麗的澎湖和寶島台灣。在戰火的召喚下,即將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澎湖群島雖然屬於戰略要地,可是聯軍並沒有在澎湖本島上修建要塞炮台。原因是聯軍有龐大的艦隊。鑒於新生的中華帝國海軍眼下毫無作為,隻能龜縮在近海防禦。因此聯軍總部認為,在澎湖修建炮台純屬浪費,出於長遠考慮。要塞炮台修建於台灣本島西側更有實際意義。對此。聯軍總部僅在澎湖布防了一支日軍旅團防守。
聯軍為了保證澎湖的安全,鋪設了澎湖至高雄港的有線電報海底電纜,可以隨時掌握澎湖的情況,一旦澎湖遇到攻擊,很快就能獲得消息,屆時,高雄港、基隆港的龐大艦隊會隨時出動支援。聯軍的算盤打得如此之精,因該說不無道理。如果中國艦隊出動攻打澎湖。聯軍龐大的艦隊南北夾擊,可以一鼓作氣吃掉年輕的帝國海軍。但是果真如此嗎?
天大亮後,艦隊對澎湖群島展開全線炮擊,聯軍大約兩艘炮艦被擊沉,巡邏艇躲在港灣中不敢出來。對白沙島、西嶼島炮擊一個小時後,戴輝命令鄧世昌率領北伐號戰艦並5艘風帆戰艦,10艘炮艦、12艘魚雷艇進入白沙島、西嶼島中間的水道,直接攻擊澎湖本島烏公城,根本不理會白沙島和西嶼島日軍守軍。
日軍在白沙島、西嶼島各布防一個大隊士兵,有少量的步兵炮火,這些步兵火炮射程近,威力小,是專門對付登陸的部隊登陸的的,因此對艦隊威脅不大。作戰計劃是佯攻,根本沒有打算在在澎湖即刻登陸作戰,因此鄧世昌率領戰艦進入三島環抱的澎湖內海後,戴輝命令主力艦隊遊弋於西嶼島西側警戒。
其實日軍發現中國艦隊出現在澎湖西側的海麵上,日軍指揮官聞訊大驚,立即發報給高雄港聯軍第2艦隊分艦隊司令官,把澎湖的危機如實相告,很快位於基隆港的聯軍第2艦隊司令部也獲得準確消息。先拋開聯軍司令部如何舉措不說,大約中午,猛烈的炮火驚天動地降落在澎湖本島烏公城頭上。
此刻,鄧世昌站在北伐號的指揮艙內,舉著望遠鏡查看炮擊的情況。戰艦在轟鳴中劇烈搖晃,可是鄧世昌十分激動,曾幾何時中華帝國的巨艦大炮這等威武,作為鄧世昌深有感觸。現在他更加體會到國家強大,國之利器強大的道理。看到港灣中,敵人的巡邏艇在準確的炮擊中,被炸得碎片橫飛,日軍的堡壘工事籠罩在一片煙霧中,他的內心不住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