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效仿(1 / 2)

勤政殿內,皇上正伏案題字。

高玉進來回稟:“辛姑娘帶著賞賜的物件兒若幹,已出了仁壽宮。是寧姑姑親自送出來的。”

皇上停筆:“她倒是很會討太後歡心。”太後對人向來不假顏色,能讓寧姑姑出來送人,看來是真的喜歡那丫頭了。

高玉把探聽來的消息道:“聽仁壽宮當值的小路子說,辛姑娘執起太後的手,信誓旦旦許諾,要養小侯爺一輩子呢。”

皇上抿嘴輕笑,喜歡他,就給他銀子花?小年輕如今表達愛意的方式,竟是如此的直白坦誠。

看皇上心情愉悅,高玉繼續拍馬道:“辛姑娘與小侯爺二人互生愛慕,皇上您這手巧點鴛鴦,不可謂不妙。”

皇上一直擔憂,小侯爺如今揮霍,還有宮裏依仗,日後沒了依仗,小侯爺那點兒子月奉度日,豈不是要潦倒了?如今有辛姑娘兜底,十個宣平侯這般的,也供養的起。

“讓人把這幅字裱了牌匾,子初去提親那日,一並給辛家送去。”皇上放下筆,笑著道。

高玉應下,偷偷望了望,紙上寫著四個大字:“天作之合。”

出了宮門,辛榮微微翹起嘴角,迎麵的風很和洵,連街上往來熙攘的人群都變得比平日有趣。

春巧執傘迎了上來,青蓋馬車悠悠的往辛家藥材鋪駛去。

那處歲月靜好,再看崔浩這邊。

秦元良借他前來,不是為了真讓他幫忙審案查辦。

在周家六銀山開礦的住所,發現了軍用的器械,軍械私用,這事跟兵部有些牽涉,若是旁人拿著文書去要人,必是一番口舌幹戈,還未必能把人給帶回大理寺來,讓崔浩去蠻著要人反而更省事。

再沒人比崔浩在兵部,更能吃得開了。

崔老侯爺卸甲後,做過兵部尚書令,如今兵部的那些大人們,十個裏麵九個都是崔老侯爺帶出來的,或是仰慕老侯爺的。崔浩作為崔家唯一的子孫,眾人看在崔老侯爺的麵子上,也會讓他三分的。

崔浩眉開眼笑的下了馬車,身後跟著兩個被強請過來的庫部員外郎。

他在兵部逛了一圈,遇見很多叔叔大爺。碰上他這個許久不見的小輩,自然是要給些見麵禮的,光三花紅皮的手串,他都得了仨,還有一些文玩小物,雖不沉重,但都價值不菲。

秦元良命人將那兩個涉事的員外郎帶去審訊,笑著揶揄,“瞧你這麼開心,莫不是路上撿了銀子?”

崔浩把搜捕令丟在桌上:“那可不,我也是要成家立業的人了,不比小舅舅,孤家寡人的好快活。”

秦元良當下就黑了臉,才央他辦事,又不好意思說他。努了努嘴,扭頭出去審問那倆員外郎去了。

崔浩嘿笑,也覺得自己說的過了,賠著臉跟上。

無怪崔浩會嗆秦元良一下,實在是小秦大人心儀的姑娘,萬難求娶。

那鎮南侯府的六姑娘是正經嫡出,其母南平郡主喚秦元良一聲表哥,按輩分那六姑娘見了秦元良,合該稱一句表舅舅的。

輩分這些縱能拋開不談,南平郡主嫡子為救皇上喪了性命,膝下僅剩這一個女兒。

鎮南侯府乃破落貴族,南平郡主強勢做主,進宮長泣,替女兒求了個郡主的封號,為的就是依仗著聖恩,日後招贅,承襲侯爵呢。

而秦元良乃康王府長子長孫,康王爺有意要他繼承衣缽,說破了天,也不會同意他去鎮南侯府做個上門女婿。

他們倆的這番情誼,喜歡的再沉徹,也注定要無果而終。

那兩個庫部員外郎是看守武庫的守值,秦元良以為最多不過問出一些兵器私用的過程。

沒想到其中一人,借著關係安排了小舅子去嶺南替周家辦事,害怕之下,吐出了周家貪墨的驚天秘密。

周武才貪的銀子,開采出來的銀礦石,以及他這些年從宋家分得的那些錢財,十有八九,都借著宋家的商隊,送去了馬贛河附近的一家賭坊。

秦元良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與崔浩對視一眼。

馬贛河一帶,地勢繁雜,匪盜流竄,對岸,就是後梁的地界。周武才能把銀子送到那裏,可不隻是個貪墨的小事。

周家雖然滅門了,但周家這事,怕是要捅出一個天大的婁子出來。

“這事,就這麼呈上去?”崔浩問的忐忑。

秦元良雖有康王府做靠山,可把周家跟後梁來往的事情報上去,那就是擺明了要把太子拉下馬,沁到水裏,淹的死死的。

周家沒了,周貴妃死了,這個時候再往東宮心頭上捅這麼一刀,他怕太子被逼到絕路跳起來咬人。

秦元良神情正經:“此事須馬上核查清楚,報知皇上,否則的話,咱們這些知情的都得受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