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麗見了那焦尾琴,卻是十分歡喜。她自幼家中教養嚴格,琴棋書畫都習得,知曉這是一件好物,心頭愛得不行。當下便叫人把琴置在案上,自去洗了手,又往香爐裏撮了兩把百合香,方才坐下,一試宮商。
隻聽得琴聲清婉,雅韻鏗鏘,抑揚有致,一時如鸞鳳和鳴,一時如鬆濤陣陣,叮咚悅耳。莫說那些服侍的宮人個個停下腳步細細聆聽,就連那送琴的兩個小內侍都聽住了。
曼麗一曲彈罷,心中甚愛此琴,便也不辭賞賜,笑吟吟與那小內侍道:
“上覆聖上,此琴我極愛的,就收下了。若聖上肯踏足於此,我願為他彈上一曲,以為謝禮。”
小內侍們忙點頭應下,又停了一時。原來宮中素有慣例,妃子得了皇帝賞賜,都要賞那通傳送禮之人一些小錢。這些規矩,若是妃子和身邊有資格的宮女內侍要好,對方一早就要暗暗告訴她的。這曼麗之前不肯把賞賜分出來,手下的宮人早已銜恨在心,哪個願去提醒她?
那兩個小內侍等了一晌,不見賞錢下來,就知曉沒了額外的銀錢拿,心頭自然不忿。因此當貝兒送他們出去時,兩人特特放大點聲音議論道:
“都說這是一把好琴,名氣頗大,我瞧著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另一個道:“正是哩。如今胡貴人正得寵,什麼好物都先送到她眼前。她瞧不上了才有分賜給旁人的份兒。這物件可不是胡貴人不愛,所以才賜過來的嗎?”
原來美兒蒙了皇帝格外的恩寵,承幸第一夜就被晉了貴人,和曼麗一般的位分。曼麗為此很是惱火了一陣,行宮中誰不曉得此事?也是那兩個小內侍奸狡,故意要說出來刺曼麗罷了。
貝兒聽著話風不對,忙賠笑細問。那兩人曉得她是分在曼麗身邊的大宮女,必是有話要傳到曼麗耳朵裏去的。因而額外的添油加醋,把胡貴人受寵的模樣形容到了十二分,連同這焦尾琴,也是胡貴人不要了,才能落到施貴人手中的。
貝兒聽著暗暗咋舌:要是如此說來,自家貴人受寵的情形還趕不上胡貴人一根手指頭。而旁的秀女,尚且不如自家貴人。這般看來,闔宮的雨露都叫皇帝傾在胡貴人一人身上了,這樣天大的恩寵,怕是小萌都不曾見過呢。她思著自家貴人遠不及胡貴人,還是避其鋒芒,不要與之爭寵得好。因而謝過那兩個小內侍,回去後一五一十將這些話都稟告了曼麗,也是給她提醒的意思。
誰料曼麗不聽則已,一聽卻是三屍神暴跳,怒不可遏。她自小在家中錦衣玉食,嬌養成性的長大,飲食略不合意便一口不吃,衣裳略不喜愛便扔到一旁,就是堂堂一個人,她不愛了,也是一腳踢開的。如今要她自認不若胡美兒,她自是萬般不願。
何況那胡美兒若是出身名門閨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無一不曉,曼麗或許還有一兩分自歎弗如。偏那美兒隻是個教書匠之女,詩文上不算精熟,書畫上一竅不通,聽琴能睡著,女紅一團糟,就連打牙牌葉子戲,統不如曼麗通曉。不過仗著一張芙蓉麵日日承寵,曼麗如何能心服?
因此貝兒勸來勸去,不曾勸得曼麗暫且隱忍,反引得她跳起腳來,立時就要把那琴拿去摔碎。貝兒見自己一番好意,反引出禍事,隻好暗道晦氣,又生怕她當真激怒之下,摔砸了禦賜之物,因此又是好一頓勸說,又拉了兩宮女,陪曼麗打了一陣子馬吊,見她不甚怒了,這才道一聲僥幸,知曉不會鬧出彌天禍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