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第 100 章(1 / 2)

若依爾德的本意,他自是不願從宮裏納新人回府的。這其中有個緣故。前朝時,水師因是先皇一力扶持的,頗受看重,幾任大臣提督都參到黨爭裏,惹來許多事端。又因水師本是仿照西洋製度而立,連同西洋風俗一並學了來,官兵分野十分鮮明,至於苛刻。

譬如飲食一道,軍官有豬排熏魚等物可食,水兵隻得土豆檸檬果腹。又如軍官時常欺辱士兵,小則詈罵,大則捶楚,水兵不堪忍受,時常抱怨。天長日久,軍心渙散,人心思變。恰逢水師此時吃了些敗仗,叫虞淵國的水師堵在港中,不得出海。幾名高官不思變革,反又在朝堂內鬥不休。水兵們聽到些謠言,都在彼此傳遞,心生不安。

彼時希老太爺升了提督不久,瞧著國家這仗必敗無疑,思慮著若放手一戰,勝不能扭轉敗局,敗則一潰塗地,似不必強令水師出戰,且等與其他參戰國家談出個章程來為好。怎奈他夫人佘氏堅持不允,定要水師出戰才好。

這佘氏是個脂粉隊裏的英雄,巾幗群裏的將才,在軍中素有威望,資曆十分雄厚,擁躉不少,希老太爺平日裏也要懼她三分。如今夫人下了軍令,不好一口回絕了,隻得勉強將此事提到日程上,交於參謀下屬規劃著,指望拖延一段時日。

然而佘氏性情急躁,見希老太爺有意拖延,索性挽了袖子親自上陣,拉了自己一班部屬趕工,不多時竟當真弄出個計劃來。拿給希老太爺一瞧,險不曾叫他驚得跳起來。原來佘氏竟要水師全數出擊,一舉突破虞淵國封鎖。希老太爺乃是行伍出身,一路拚殺上來的功績,見佘氏竟不顧水師安危,不由怒從心起,直問道:

“我國水師,雖曆多年經營,究屬疲弱,不比虞淵水師,綿延百載。如今傾力而出,也不過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奈何為一己之私,叫許多士兵送去性命?”

佘氏聽了,不過一哂,決不動容道:“人固有一死,為國而死,重逾泰山。水師固然金貴,然而為今之計,唯有光榮沉沒一道,方能彰顯我國之士氣決心。”

希老太爺雖有心阻攔,奈何佘氏擁躉甚多,不得已隻好相從。怎料消息不知何故,走漏出去,水兵口口相傳,都道軍官不恤士卒,士卒何必拱衛軍官?內中再有幾個挑頭鬧事的,於是一起哄鬧起來,不肯將船起錨。下頭軍官彈壓不住,竟成嘩變。

事情鬧大,希老太爺也是頭疼不已,隻得令佘氏自上書先皇請罪,另帶了爾德往軍港察其情況。那些士兵鬧將起來,氣勢很大,兩人一路行去,見狀曉得人力不可為,生恐彈壓不住,反困住自己,隻得將情形默記於心,忙忙回程。一些個愚民流寇見了水兵們的聲勢,也隨著鬧起來,堵路扒橋,無所不為。兩人一路狼狽回京,不知如何是好。

幸而那水兵的革命之態蔓延到京城,民眾蠢蠢欲動,興貴妃見勢不可違,索性帶了禁軍逼宮,趕走了皇帝。希老太爺順勢解甲歸田,再不管事了。

爾德掌了海軍,卻是根基不穩,還曾一不留神,卷入謀逆之事中,險不曾脫了層皮去。自此往後,爾德謹小慎微,半點不敢逾越雷池,朝堂黨爭絲毫不敢沾惹。此番皇帝定要送他個秀女,爾德早在腦中千回百轉,思慮多時了。他是半分不願招惹宮裏出來的女子的,奈何推卻不過,隻得勉強收了。眼下又恐那秀女是皇帝派在自己府中的耳目,心頭十分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