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按照書信上的記載。
當初這個張人文,在執行家族的一次盜墓活動。
後來因為出現了一些意外,差點死在墓裏。
可當他從古墓裏爬出來的時候,也早已經是筋疲力盡。
當時身上還中了劇毒。
眼看已經是油盡燈枯,即將撒手人寰。
誰知道就在這個時候,他碰上了正好急行軍到附近的一夥將士。
而這夥將士的首領,就是嬴鬺。
嬴鬺派人請來了郎中治好了他的身體。
這才幫他撿回來了一條命。
張人文此人性格爽朗,而當時的嬴鬺更是歸為統軍大帥。
兩人很對胃口,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
根據信封上記載。
嬴鬺當時的地位還不低。
其實通過姓氏也能看出來。
張人文在和嬴鬺的聊天中大概得知。
嬴鬺是一名封的王侯,那個時候連年征戰。
嬴鬺正是要帶隊去剿滅一支叛軍。
當時兩人都有重務在身,於是就匆匆告別了。
不過在分別前,張人文給了嬴鬺一物,乃是一枚信物。
說是憑此物,他可以去隨便找一處驛站,寄出一封信。
而隻要將這信寄出去,張人文便會以最快速度來見他。
這在當時算是一種報恩的手段。
頗有幾分,大恩不言謝,將來有用得到的地方盡管開口的意思。
當時的驛站很少。
而且信件基本上沒有,大部分都是為了傳遞戰爭消息的。
能在這種機構裏傳遞信件。
就足以看出張人文背後的勢力恐怕也很龐大。
嬴鬺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分別之後就帶隊去了戰場。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是他這樣一位封候將,卻是中了敵人的陷阱。
染上了一種劇毒。
當時更是有無數將士死在了這種劇毒之下。
不過根據描述,吳不正等人發現這種毒可能就是現代長說的神經毒素。
這種東西在古時候自然是沒有這個稱呼的。
但是古人對一些草藥的認識其實是很早的。
雖然他們不可能有現在的病毒戰。
可用一些有毒的東西還是可以做到這點的。
而現在對這種神經毒素的了解畢竟已經很深了。
例如河豚體內的毒素,就很容易導致人吃了之後變成植物人。
嬴鬺當時中的應該是一種類似的神經毒素,至於具體是什麼,已經無法考證了。
那個時候的人哪裏知道什麼植物人。
中毒之後還以為是死了。
嬴鬺的屬下就帶著當時處於植物人狀態的他退下了戰場。
後來嬴鬺的部下將信物和信封寄了出去。
希望張人文能來在嬴鬺墳前磕個頭。
怎麼說也是救命之恩。
然而誰知道,張人文到來之後,竟是指點他們去尋找一出古墓。
說是這古墓裏有能治好嬴鬺的辦法。
這才有了後來這些將士闖進這戰國墓的事情。
他們一路損失了不少人,終於是找到了主墓室。
為了不讓這主墓室因為打開之後在封閉就永遠無法打開。
所以那些將士幾乎個個最後陪葬在了這裏。
張人文後來找了過來,見狀也不由的心生欽佩。
不過當時不知道為何,他並沒有帶走嬴鬺。
而是留下了一封信,直到後來才有張家後人將嬴鬺帶走了。
此人應該就是後世的張人文。
他將嬴鬺帶到了西王母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