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漢王府張嘴就捐十萬兩。
殿內群臣炸開了鍋!
“漢王高風亮節!”
“漢王深明大義,臣拜服!”
“我朝有如此賢王,真乃大明之幸,天下之幸!”
以英國公張輔為首的一幫武將還以為朱高煦真心大出血,對著朱高煦一通馬屁。
朱高煦騎虎難下,隻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回頭朝自己的好兒子狠狠瞪了一眼。
咬著牙對朱棣說:“兒臣願意為父皇分憂!”
朱棣麵帶微笑,朝朱高煦點了點頭。
“好!”
“真不愧是朕的好兒子!”
朱高煦聽著皇上的誇獎心中五味雜陳:那可是十萬兩銀子啊!
心疼也沒用!
朱棣接著說:“既然漢王帶頭捐款,太子爺還有列為臣工,你們捐多少?”
“都說說吧。”
朝中武將們大部分與朱高煦交好,而且在軍隊裏麵吃點空餉,來點灰色收入再正常不過。
都不是缺銀子的主。
一個個躍躍欲試。
一來給皇上捧個場,二來給朱高煦站站台。
“臣張輔捐五萬兩!”
“臣朱勇捐三萬兩!”
“臣柳升捐三萬兩!”
“我捐兩萬兩!”
“我也捐兩萬兩!”
朱棣命王狗兒拿著紙筆將大家所報數目一一記錄在冊。
一會功夫。
捐款總數已經超過了50萬兩。
對比武將們的積極踴躍,文官集團們現在心都在滴血。
大明朝官員俸祿之低令人發指。
一品大員跟朱高煦相比足足差了50倍。
更何況,大明前期的反腐力度為曆朝之最,凡貪汙50兩以上的一律斬首。
重者剝皮實草,掛在衙門供繼任者瞻仰。
雖然偶爾也能搞點冰敬、炭敬這樣的灰色收入,但擔的風險實在是太大。
可以說文官的每一分錢都是實打實用命換來的。
武將們鬧騰的時候,朱棣將目光緩緩投向了太子。
太子被盯得坐立不安,額頭的汗開始止不住地往外冒。
“太子爺?”
朱棣略帶調侃地發問:
“太子府準備捐多少?”
朱高熾支吾支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心裏止不住的後悔,也不知道自己哪根筋抽了,出了個捐款的餿主意!
屬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旁的太孫朱瞻基想開口充個大頭,朱高熾趕緊製止。
並不是心疼錢,而是真沒有!
太子向來不屑搞一些意外之才。
這些年的俸祿倒是積攢下一些,但大部分已經拿出來補貼太孫大婚了。
現在太子府滿打滿算也就剩個三四萬兩銀子。喵喵尒説
朱高熾咬咬牙,半天終於下定決心。
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對朱棣說:
“兒臣願捐一萬兩!”
朱棣還沒開口說話,朱高煦突然哈哈大笑。
“哈哈哈,大哥,你可真是個守財奴!您是當朝太子,怎麼也不能比弟弟我捐的還少吧。”
這幅誌得意滿的樣子看起來已經完全忘了剛才心疼的感覺。
朱高熾羞憤難當,卻又不好發作。
朱瞻基見父親被擠兌,趕緊站出來替父親解圍。
笑嘻嘻地對朱高煦說:
“都知道二叔財大氣粗,我爹當然比不了。”
然後悄悄用手指了指朱高煦的肚子,壓低聲音接著說:
“侄兒可是聽說半個三千營的空餉都進了二叔的肚裏了。”
朱高煦神情一緊,瞬間換上賤兮兮的笑臉,用手拍了拍朱瞻基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