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圻將心裏的疑惑告訴了夏原吉。
“我來的路上粗略看了一下,災民雖多,但裏麵不少正值壯年的男丁,他們隻是餓了幾天,給他們口飯吃,他們不就是現成的民夫麼?”
夏原吉激動地一拍腦門。
“妙啊!”
“殿下的意思是說,以災民賑災民,助人自助?”
朱瞻圻沒想到隨口一說就讓夏原吉如此震撼,帶著幾分好奇回應:“其實叫以工代賑更合適一些,以前賑災沒有過這樣的先例麼?”
夏原吉略一思量。
以工代賑?
“春秋時期管仲提出的農賑倒是跟殿下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隻是殿下的策略更能立竿見影,臣覺得此法可行!”
於是朱瞻圻與夏原吉二人一起擬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傳令與災區接壤各州府遵令而行。
當日下午各城門口、粥棚都張貼出了榜文。
凡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丁,身無殘疾者,均可自願報名加入賑災隊伍。
獲得批準者由官府統一負責飲食,一律管飽。
榜文下早已支起桌椅,由文吏逐個登記。
相比於一天一碗稀粥,管飽對於災民來說可以是天大的誘惑。
一傳十,十傳百,災民們歡呼雀躍。
紛紛登記報名。
更有甚者直接從排隊等著施粥的隊伍中轉投過來。
朱瞻圻和夏原吉站在城頭,看著各個臨時登記點後長長隊伍,均倍感欣慰。
天色將晚時候。
各處文吏將報名情況呈給了朱瞻圻。
足足有五萬多人!
朱瞻圻和夏原吉居中調度,將這五萬民夫每十人分為一小隊,每百人分為一大隊,小隊和大隊均設隊長,由大家自行推選。
千人隊和萬人隊由軍中各級將領指揮,剛從應天府趕過來的王許兒任臨時總指揮。
有了組織之後也就有了戰鬥力。
接下來的日子,民夫大軍各司其職。
運輸糧草的、燒火做飯的、搭建臨時帳篷的,井井有條。
忙碌一段時間之後。
徐州城以及周邊豐縣、沛縣等地的災民情況基本穩定了下來。
某一日,朱瞻圻帶著王許兒身著便裝巡視各粥棚施粥情況。
在城南一處粥棚遇到了愁眉緊鎖夏原吉。
二人拱手施禮。
“巧了,夏大人也在啊,為何在煩憂?”
夏原吉歎息一聲,將所見所聞告訴了朱瞻圻。
原來各處粥棚最近總有不少本地地痞無賴混吃混喝,時間一長,帶動不少本性不壞的城中百姓也跟著過來搗亂。
負責維持秩序的羽林左衛和當地守備軍苦於沒有證據,也沒法抓人。
說話間。
一群人咋咋呼呼由城門而出,徑直奔向了等待施粥的隊伍。
不由分說扒拉開早已排好隊的災民,排在了最前麵。
夏原吉指了指那些人:據下麵人說,那幾個人每天都來,總感覺不像災民。”
這些地痞無賴一個個膀大腰圓,麵漏紅光。
怎麼看也不像災民。
等待施粥的災民大部分是老弱婦孺,敢怒不敢言,隻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朱瞻圻忍不住罵道:
“人渣!”
“夏大人不用煩惱,我有辦法”
說罷朝粥棚而去。
馬上就要輪到那幫地痞無賴領粥的時候,朱瞻圻笑嘻嘻地擋在了他們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