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朱瞻圻自信滿滿地說道。
“隻不過孫兒尚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訓練他們。”
見朱瞻圻在皇上麵前打下包票,朱瞻基心裏一橫:“爺爺,孫兒也願領一千人馬,征戰海疆!”
見兩個孫子爭相請命,朱棣嘴上不說,但心裏十分高興。
他要的就是兒孫們為國建功的這份雄心壯誌。
“你們二人能有此心,朕非常欣慰。”
“但戰場凶險萬分,一軍統帥必須有能者居之,為公平起見,你們二人各自練兵,一個月後城南校場演武奪帥,京城三大營中精銳士兵任你們挑選。”
朱瞻基二人心中彼此不服,當即欣然領命。
“爹,領兵之事非比尋常,這兩個小子毛都沒長齊,將此大任交給他們是不是有點兒戲?”
朱高煦還在想著自己親自領兵的事,對朱棣的安排並不滿意。
朱棣倒是沒有生氣,反而好言相勸。
“無妨,朕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已經就藩北平,親手砍下了不知多少顆韃子首級。”
“再說了,你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不也已經隨朕奉天靖難,於兩軍陣前斬殺瞿能,威震白溝河,浦子口擊敗徐輝祖,打通了應天府的北大門!”
“上馬領軍,下馬安民,才是咱朱家兒郎的本色!”
朱高煦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是一個好的將軍。
聽朱棣細數自己以前的功勞,他一時又沉浸在了當年策馬於萬軍叢中衝殺的回憶裏,不禁眼眶泛紅。
見朱棣聖意已決,便也不再堅持,轉頭對朱瞻基兩人說:“你們兩個小子聽著,誰要是在戰場上墮了大明的軍威,我第一個不饒他!”
“定當不辱皇命!”
二人齊聲作答。
朱棣將國事安排妥當,也無心再與兒孫們閑話,於是遣散了眾人。
眾人退去後,朱瞻圻留了下來。
朱棣抬抬眼皮看了他一眼:“瞻圻還有事?”
“爺爺,孫兒還有個不情之請,望爺爺允準!”
“說來聽聽,隻要有道理,朕都答應你。”朱棣下意識以為朱瞻圻想要一些賞賜。
“孫兒想從工部兵杖局抽調一百工匠。”
“奧?”
朱棣沒想到會他會提出這樣一個要求。
“你要兵杖局的工匠何用?”
於是朱瞻圻將他的想法全盤告訴了朱棣。
“據孫兒了解,倭寇的戰力確實非常強悍,尤其是他們隊伍中的浪人武士,都受過專門的刀術訓練,出刀穩準狠,不擊則已,一擊必是重傷。”
“而且這幫人孤懸海外,做的都是沒本錢的勾當,隨時都有可能喪命,他們作戰是為了活命,個個以一當十。”
“咱們大明將士都是本分良民,犯不著與那些亡命之徒拿命換命,因此孫兒想製造一些火器,能用槍解決戰鬥的,就不用刀。”
朱棣聽完他的長篇大論不住點頭。
“此言深得朕心,每有一個大明將士陣亡,後麵就會有一個家庭支離破碎,朕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看著自己的袍澤倒在戰場上。”
說到這朱棣頓了頓,麵帶狐疑問道:“隻是咱大明有的是槍,你需要的話直接去取不就行了,為何還要自己製作?”
朱瞻圻於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給了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