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馮子遊下車,已經到城門口的馮智戴已經和前來迎接他的官員們攀談起來了。
“下官春州刺史馮智戴見過魏公,謝魏公相迎。”馮子遊的父親馮智戴在馮盎被封為耿國公後,也被封為了春州刺史。
“馮刺史不必多禮,一路舟車勞頓,聖上已經給馮刺史安排好了宅院,就在東市附近,快些帶著家眷、隨從進長安歇息。明日早朝,聖上會接見你。”魏徵一臉笑容的扶起正在行禮的馮智戴,一句話便把馮家一大家子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謝聖上,謝魏公。”
就在馮智戴與魏徵交談的時候,馮子遊聽聞是魏徵,立馬蹬蹬蹬的跑到馮智戴的身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眼前這位曆史上有名的大噴子,一臉的新奇。
馮智戴連忙給魏徵介紹:“魏公,這是犬子子遊。”隨即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嚴肅的說:“還不快見過魏公。”
馮子遊收回好奇的目光,躬身行禮道:“小子拜見魏伯伯。”
魏徵和馮智戴一愣,這稱呼也是沒誰了,這麼自來熟的嗎?
魏徵哈哈一笑,“哈哈哈,小家夥,有趣,有趣。”
馮智戴連忙解釋,“魏公請別介意,這小子從小性格乖張,是下官教育不足。”
魏徵輕撫了一下馮子遊的頭,說道:“無妨無妨,既然子遊叫了一聲魏伯伯,我這個當伯伯的哪有不接之理,以後就叫我魏伯伯吧。”
馮子遊再次行禮道:“謝魏伯伯。”
魏徵再次哈哈大笑。
隨後,魏徵及隨行官員帶領著馮智戴一行人進入了長安城。
進入長安城的馮子遊卻沒了逛逛長安城的興趣,原因無他,雖然這長安城在此時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可是來自於二十七世紀的他,覺得這長安城裏也太破了。泥濘的道路,留有戰火痕跡的民房,還有大量因戰火和天災逃難到此的災民。
長安城東市附近,一座占地麵積近萬平方的宅院門口。
馮智戴拉著兒子的手,站在這座宅院的門口。馮子遊看著門口上的匾額,匾額上寫著耿國公府四個大字,看上去還很新,估計是李世民為了安撫這個嶺南王的心,重新做的。
馮智戴向趙大山招了招手,“大山,你去安排一下住處。”
“好的,二公子。”
說完,馮智戴便牽著馮子遊的手走進的宅院。
要說這座宅院,馮子遊還是很感興趣的。以前隻能在電影中看到的場景,今天自己也能親身體驗一把了。在父親馮智戴安排好自己的住處後,便撒丫子的在宅院各處跑了起來。
從堂屋到東廂房,再到西廂房,再到廚房,馮子遊跑遍了整個宅院。甚至還好奇的跑到大門口望了望繁華的東市。
東市位於朱雀大街東側第三街,是長安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東接道政坊和常樂坊,西連平康坊和宣陽坊,南依安邑坊,北靠依勝業坊和興慶宮。隸屬於萬年縣。要說這東市附近才是長安城最繁華的地方,路麵也被青色的方磚鋪陳,不再是城門口的泥濘大路。
馮子遊家的宅院就處在道政坊中,是達官顯貴們集中居住的地方,也在皇城腳下。要不是馮盎有一個耿國公的爵位,馮子遊也無緣居住這裏了。
正在大門口觀望路上行人的馮子遊,被身後的一道聲音喚回了頭。
“少爺,怎麼跑門口來了,二公子正找您呢!”趙大山急促的跑到馮子遊的身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