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李夢嬌也是無語了,江啟鳴啥時候跟鄧某人這麼契合了?
不是說剛剛認識麼?卻仿佛知己一般,三觀一致呢。
都要杜絕企業管理者再度上位,防止蝗蟲繼續禍害企業。
按理說不應該啊,一個少年從軍,一個在新生農場……
還真有可能,兩個人世界觀形成期,都接受最嚴格的教育。
甚至後者更嚴格,那是無數反麵教材教育出來的。
鄧華幹掉杯中酒繼續:“招聘員工可以沒有證必須有才華,下崗職工中肯定有各種各樣的人才。”
別看落末了,東北人才數量、專業能力和類別,都是其它地方望塵莫及的。
十年前,各大高校的優秀畢業生,職業目標幾乎全都是國企。
幾十年的人才儲備,讓私營企業垂涎三尺,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
下崗潮導致最大規模的人才外流,專業人才跳槽的跳槽,被挖角的挖角。
正是東北地區精英人才散失殆盡,以至於地方經濟發展一蹶不振。
一流人才南下,二流人才北漂,隻有三流人才留下。
留守的三流人員,都是在地方上人脈不錯。
最少可以靠關係靠人脈賺錢的,或者幹脆就是體製內的。
這幫靠人際關係混社會的“人才”,沒有創新意識更沒有創新能力。
充其量弄一家企業賺國家的錢,依舊還是借用人際關係賺錢。
因為你沒有人際關係拿不到工程,沒有人際關係要不出來工程款。
鄧華說:“打造一個完全股份製企業。”
“讓每一個職工都成為股東,要擅長使用激勵股份製。”
盡管知道鄧華打造了財團模式,但是能跟江啟鳴如此塤篪相和。
還真顛覆李夢嬌的認知,這倆人不應該同性相斥麼?
秦歌嘟囔一句:“下崗職工沒有錢啊!”
的確沒有錢,下崗職工多是四零五零人員,上有老下有小。
老人開始各種疾病開始花錢了,孩子讀書上學,畢業了也需要結婚買房。
他們是壓力最大的一群,人到中年的他們,自己也開始去醫院燒錢。
讓他們拿錢難了,豈止是難啊,是處處捉襟見肘!
江啟鳴笑道:“資金我負責!入職即為股東,享受分紅!”
“但在職期間不繳納股本,僅為幹股股東,離職不再分紅權益。”
哪裏是投資入股,純粹是散財童子麼。
王若曦都要無語了,說實話,美女律師不看好。
不是不看好項目,是不看好跟官方合作,投資下崗職工。
如果不是能力不行,也不可能都下崗!
不過這話在心裏不能說,王總沒有那麼傻。
江大老板的決策,帶著太多的情感色彩。
很不理性,自然不存在科學性,虧欠是最終的結果。
“股份劃分六幺八要三成,管理層一成,職工占有三成。”
“三成作為社會公眾股,如此可以最快擴張規模,吸納更多下崗職工。”
六幺八甚至沒有絕對控股權,不就是赤果果的送錢麼?
作為六幺八的老總,早就習慣了江大老板的做派。
已經有多少個類似項目了?一個比一個燒錢。
無奈的王若曦,看向了老板娘,後者緩緩搖頭。
看來女公子也很無奈,隻是老板任性,老板娘也是沒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