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是錯的,誰的麵子他都不給。
“關於聚變堆溫度增加兩億度之後,裝置能不能運行這件事情,我們是經過了數百次數據推演的,得到的結果,都是可行。”
“我們也推算過核聚變過程中,金屬爐壁會發生嬗變,但是這個嬗變的速度很慢,不會對這個裝置的安全性產生任何影響。”那名研究員繼續用一種你想過的我們早都想過的神情跟顧修說話。
他叫黎明,二十九歲,王順威院士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
年少成名,讓他整個人確實是有些驕傲。
王順威始終在等待顧修解釋原因,他聽到顧修說的爆炸兩個字,就變得嚴肅起來了。
核能的安全性,素來都是十分嚴肅的話題。
容不得半點兒戲。
隻要發現了某個環節有問題,哪怕隻有百萬分之一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都要將其解決掉。
這一旦發生事故,那是滅世級別的後果。
“四點二億度的溫度下,核聚變過程中,聚變堆裏中子運動的速度,會超過人類曆史上記載的任何規模的核試驗,鉬鎢合金中的鉬在這種速度的中子撞擊下,會以一種極快的速度變性,轉化為嬗變產物,所以,就算這冷卻裝置能及時降低溫度,爐壁也會因為鉬金屬發生嬗變而瓦解。我給您分析看看。”顧修說著,拿出自己的手機,在上麵輸入一長串的複雜計算公式。
他輸入的,是鉬鎢合金爐壁會因為嬗變反應而崩潰的論證。
後羿艦出事故的原因,他上一世曾專門研究過。
此刻寫起來,就像是背課文,絲毫沒有停頓。
王順威站在顧修身後靜靜的看。
除了夏溪,和研究員黎明,其餘人在這時都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黎明全然不信顧修的話,顧修如此年輕就得到了王順威教授的青睞,也讓他潛意識裏有些不爽。
他想要第一時間看到顧修的分析,然後反駁顧修,證明顧修是錯的,證明顧修是個嘩眾取寵的人。
他要讓王順威院士在內的所有人知道,不到二十歲的物理學天才,這世界上不可能出現。
二十分鍾後,顧修長舒一口氣,將手機遞給了王順威。
四億兩千萬攝氏度下的嬗變反應,沒有人擁有實測的數據。
王順威團隊對於這一點,也是靠著公式來推算的。
但是,王順威在看到顧修的論證後,整個人卻是眉頭皺的愈發厲害。
這論述中,有幾個方程式,王順威從來沒有見過。
顧修在這幾個方程式旁,特意標注了方程式的邏輯和作用。
雖然顧修的論證中,沒有提及後羿艦。
但是王順威卻在觀看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將論證與後羿艦聯係在了一起。
看到最後,王順威得到了一個結論,如果顧修列出的方程式都是正確的,那麼他說的安全性有問題,是成立的。
甚至,顧修這還是給他們留麵子了。
按照顧修的推算,他們這直接就是造出了一個不可控的氫彈啊!
並且,王順威此刻有種奇怪的感覺,他甚至覺得顧修曾親眼見到過這樣的爆炸,此刻,他不是在寫論證,而是將他見到的一切給寫了出來。
“夏溪,吧顧修的這些論述整理成報告發給第一梯隊的那些人,召集他們去會議室,開緊急會。”王順威握緊手機,對著夏溪說。
“顧修,你與我一同過去。”王順威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