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
一隊青州騎兵由北向南疾馳,這是一支七八十人組成的探馬隊,許多人的衣甲有些破損,身上還有紅色的血汙,幾個受傷騎兵身上還有簡單包紮的痕跡。
不少騎兵馬鞍的側後方,還掛著一顆甚至數顆麵部猙獰扭曲的首級,隊伍中幾匹空馬上還綁縛著幾個捉拿的活口。
明顯這隊人馬經曆了一場血戰。
青州軍起初為了攜帶方便,規定可以以耳代首計功,但是很快發現行不通。
因為這樣容易讓麾下將士殺良冒功。
這世界上永遠不缺少投機取巧的人。
尤其是在遼東一帶,契丹人大舉入侵後,邊民四處逃散,為了防止士卒殺戮百姓,很快就恢複了斬首的傳統。
耳朵不容易辨別真假,契丹人和大周人的容貌發相卻迥異,加上遊牧民族的飲食生活習俗不同,牙口也有極大區別。
頭顱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法子。
一路快馬加鞭,隨著距離辰州城越來越近,大隊騎兵行軍的動靜很大,沿途不時出現大量哨騎,不過雙方都基本熟識,騎兵們暢通無阻的直達辰州城下。
這時吳鐵騎馬出城,騎兵中一個二十多歲的漢子急忙上前問候。
吳鐵掃視漢子身後的騎兵一圈,知道打了勝仗,還是笑著問道:“李指揮,情形如何?”
李絳喘了口粗氣,冷漠的臉上浮現著愜意的笑:“大人,卑職率領兄弟們伏擊了契丹了的探馬隊,斬首三十五級,還生擒了三個騷韃子,俘獲戰馬四十餘匹。”
“李指揮果然勇猛。”
吳鐵滿意的點頭,笑道:“走,咱們一起先進城,具體情況你直接稟報給武大人。”
李絳知道這是吳鐵有意讓他在武豐麵前露臉,臉上露出感激之色。
李絳原先是遼東邊軍的都頭,在辰州城下反戈一擊後,被武豐看重,加入青州軍後依然是讓他做了都頭。
李絳是遼東當地人,熟悉地形而加入了探馬隊。
因為跟契丹人有殺弟之仇,李絳和契丹人作戰不顧生死,很快就累積軍功升了副指揮,不久前又升任指揮。喵喵尒説
探馬需要深入契丹人控製區域哨探軍情,是軍中最危險的兵種。
富貴險中求,當然這也是最容易升遷的。
若不然憑著李絳一個外來者,不可能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在青州軍中連升兩級。
遼東的青州軍中有很多原來的遼東邊軍,他們家人多死於契丹人之手,和契丹人有血海深仇,因此一遇到契丹人就悍不畏死。
武豐在招募士卒時,有意挑選這些跟契丹人有仇的邊軍士卒和遼東青壯,幾個月下來,效果非常不錯。
李絳一行人跟著吳鐵進了城,除了李絳跟著吳鐵去了原來的辰州府衙,其餘人則去校場清點此戰的斬獲。
此時武豐正在府衙內會見一群特殊的客人——高麗人。
高麗人此時是王氏高麗,建國比大周還要早。
公元908年,泰封君主弓裔猜忌好殺,眾叛親離,被部下兵變推翻統治,王建被擁立為王,建立了高麗王朝,建都開京城。
935年,高麗吞並新羅,次年,滅掉後百濟。
王建統一了三韓之地。
高麗一直有向中原王朝稱臣的傳統,先後稱臣納貢於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如今的大周。
國內效仿唐朝在中央設立三省六部製,又按照大周設立樞密院,在地方上設立牧(道)、府、郡、縣等,軍事上實行唐朝的府兵製。
高麗自王建稱王後就積極開拓疆土,設北部平壤為西京,將北部疆域由大同江流域逐漸延伸至清川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