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資金鏈以及各方麵關係的處理。
資金鏈就不說了,在國內做公司,一些關係的處理在某些時候反而更重要。打個比方,楊瑞的公司是掛著科技公司的名頭,可他能不能不搭理公安、消防這些看似不相幹的部門?
若是不打理好,消防三天兩頭過來說你這裏不合格,那裏不達標,你公司還開不開了?
他公司裏的員工,也不都是青島本地的,公安過來查暫住證,你配不配合?
好在楊瑞公安這邊有魏凱這尊大神坐鎮,就算他不過問,也不會有人來找他麻煩。
但楊瑞平常都是跟什麼人一起玩?吳建斌,鄭鑫海哪個不是在這方麵的玲瓏人物?在就在他們的建議下打點好了一切。
是以,吳建斌聽楊瑞說他焦頭爛額,覺得完全是楊瑞在這無病呻吟。
想想他當年的時候,摸爬滾打十多年,麵臨的壓力比他大的多,而且,他也沒什麼大哥在旁邊給他出謀劃策給他照拂著呢。
老吳說的這些事情,倒不能說直接點醒了楊瑞,實際上,道理楊瑞也懂。
在EMBA培訓班上,他也認真地學習過企業的管理。
但是,理論是一回事,真正落到實處,讓他親自去管理的時候,就有點變味了。
對於公司裏的一些事情,他總是不自覺地想要過問一下。
在心理上,他是想做出一個身為老板的表率,可實際效果就是他感覺越來越累。
至於給老吳打這個電話,楊瑞想了想,很可能是自己單純地想吐槽一下而已。
“你看看我,離開公司一個月,有重要的事情,打個電話遙控指揮一下,一般的事情,公司裏的人就都能處理。項目快結束了,需要我出麵的事情也很少了。我這才有工夫來上海帶你嫂子回來。”
“大哥啊,那你這一去都快一個月了。”
“這次回來就不走了,上海這邊的事情也要做個了解,我準備把那邊的房子和車都賣了。”
“那可不便宜。”
“嗯,一千多吧。”
老吳說的一千多,可不是一千多塊,而是以萬為單位的。
聽到這個數字,楊瑞不由嘖嘖,聽他說的輕描淡寫,楊瑞可不認為老吳真能那麼淡定,就算他自己的公司,一年能純利一千多萬麼。
念及此,楊瑞忍不住就想起一個梗。
說是一美國人兩千年拿著相當於兩百萬人民幣的本錢去上海做生意,用一百萬買了一套房,剩下一百萬用來做生意。
十年後,他的一百萬賠的精光,還欠了五百多萬的債務。
心灰意冷的他準備回國,把房子賣了兩千萬,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有了一千多萬的收益。不由感歎:早知道,他就全買房子了。
也不怪老吳不回來,牽扯到房產出售什麼的,總有個過程,他可不願意在耗費時間青島上海兩地跑。一次處理完,也落得幹淨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