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楊德海在青島收下孟大海,楊德海才想起來上一世山東壽光的蔬菜大棚和蔬菜種植基地。上一世山東壽光蔬菜大棚和種植基地的成功發展,甚至成了首都北京的蔬菜供應基地,不僅是最早的一批蔬菜種植技術員,就是普通老百姓也都賺的盆滿缽滿。把孟大海帶回來就是要建設自己的蔬菜大棚,建立、發展自己的種植基地,讓全市甚至全省、全國人民一年四季有菜吃。
“大海哥,建個日光溫室大棚,需要多少錢、多長時間建成啊?”
“老板兄弟,你真的要建蔬菜大棚啊!要是那敢情好了,現在要建一個一畝地的蔬菜大棚,材料和人工一塊兒算下來五百塊錢頂死了,要是一次建個十來座一畝大棚,省下些人工,四百塊錢就足足的了,要是現在的淡季就開始備材料,我敢保證三百五十塊錢建一座。你想想一座大棚一年種下兩季反季菜,一季時令菜,再少不賣一千五百塊錢,這等於半年就回本了啊,以後都是淨掙錢”。
“那你開始備材料吧!咱們一次建三十座一畝大棚”,
“啥!一次建三十座一畝大棚,那比我們村的大棚基地還大呢,那得很多錢和人啊!成嗎?兄弟!”
“錢和人、地都有,你隻管想著咋備材料,咋建成、咋種菜就成了,別的不用你操心”。
說到這裏,楊德海想起了榆樹裏村蘋果園,那塊地有五十多畝,過年的時候就聽大隊書記楊木柱,也就是他一家子大伯說地裏的蘋果樹老了,需要更新伐掉,或者伐掉種地,現在各個生產隊都包產到戶了,大隊裏的這五十畝不節蘋果的果園就沒有人管了,就相當於荒廢在哪裏了,又不能分到全村每戶,就隻能整體承包出去了,但每畝五十元,五十畝的承包費就是兩千五百塊錢,一次拿出這麼多錢,村裏沒人拿得起的。自己現在有錢了,就是一次拿出五年的承包費,也拿得起。承包下來建蔬菜大棚,發展蔬菜種植基地不正好麼!
看起來得回去一趟了,但村裏人眼皮都很薄的,誰知道你有錢沒有呢!即便是自己一族的大伯,也不一定輕易相信自己的,這事得謀劃謀劃啊!這是楊德海上一世當官的習慣。楊德海謀劃的結果就是:
第一步,在巾車市買個帶房子的院子,告訴家裏自己在巾車市批發蔬菜賺錢了,買個房子,接母親過來享福,順便把小妹子徳萍也轉到巾車市上學,母親過來就更需要而且合情合理了。這個可以辦到,找曹衛國所長就行,說不來連自己和妹子的戶口都能遷過來,反正是農村戶口對農村戶口嘛。另外現在巾車市郊區城中村的宅子帶房子,四間頭的院子才三千塊錢不到,自己買得起。
第二步,買台摩托車,新的鈴木摩托車要一萬多塊錢,雖然自己能買得起,但錢是要投到蔬菜大棚上的,可以先買個舊車。這個事情找曹衛軍就可以辦到,說不來連摩托車駕駛證都給直接辦回來了。這個摩托車自己也需要,回頭出去買菜,行動也方便快捷不是。另外最重要的是別人直接就會認為你能賺錢,開的起,要知道摩托車是要燒油的,城市裏很多人都是買得起燒不起油,就別說農村人了。
第三步,騎著摩托車回去一趟,給楊木柱大伯買一件蓮花大曲回去,給大伯說讓他家楊徳洪和我們家老三楊德湖一塊兒過來專門負責賣菜,一個月給他們開一百塊錢,直接比黃樓鄉五十塊錢的幹部工資多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