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容公司當然也有抗洪的指標。但是一般情況下,這種事情都是公司請外人處理。畢竟公司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多餘的人做這種事情。今年市裏防汛抗旱辦公室又下來指標,德容必須排一個人參加抗洪工作。
這件事情應該是柳月兒處理,按照她的想法,當然是出錢找個人就可以。她可不舍得要陳林去巡堤。這巡堤的工作雖然不危險,但是頂著烈日在江邊走來走去,那是很累人的事。但是這次情敵當前,陳林這位當事人,也隻有吃苦受累了。
長江水利委員會位於江邊的一座規模不大的建築裏。雖然樓房不高,臨街的門麵也都出租作了商業門麵,但這可是正宗的省部級單位。作為統一安排調度利用長江水利資源的管理部門,整個流域內的電站、大壩、水閘,以及涉及到的南水北調工程中的各種設計,安排,都歸它管。總之一句話,廟小和尚大。
如果是平時,地處老城區的委員會門口,那是門可羅雀。但是每年防洪的時候,這裏可就熱鬧起來。
當陳林趕到委員會門口報到的時候,大門口已經排了老長的對。全市各個地區,按照行政部門和地區,劃分為各個大組。負責具體工作的水利專家,作為各個大組的副組長,從門口的人群裏挑選各自的人員,再分成一個一個小組,到指定的江堤上駐守。再以後的一段時間,這些人就是換人不換崗,除非警報解除,否則每個小組駐地,24小時都必須有人駐守。
這個時候,製度的優越性體現出來。各個區縣、部門都是領導帶隊,帶著裝備人員等在門口。專家在門口的喇叭裏喊著,
“**區**局,南岸300米。”
轟隆隆一輛車,立刻拖著人員熟門熟路的奔赴崗位,然後搭起臨時帳篷,擺起桌子板凳,打起紅旗,架起廣播,熱熱鬧鬧的開始工作。這時自然會有後勤負責的,在附近找個酒店建立大本營,人員的安排、調度,吃飯睡覺、拉屎放屁,都是有人管的。
而那些臨時湊在一起的民營企業,私人公司派來的人員,就比較淒慘。
“**,**等公司人員,北岸500米。”
偌大的江堤,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找到位置的。等到了地方,鳥不拉屎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就端著碗快餐麵在那裏哭吧。
陳林混在一群人裏,四目一望,都是跟自己一樣在公司裏打工的人。雖然有不少公司都跟德容一樣,會花點錢請人來做事,但是更多的小企業是不願意出這個錢的,派個公司的閑人,給點補助來完成這個差事,比花錢請人要節省的多。
看看旁邊幾個有經驗的人,背著大包小包的,旅行帳篷、簡易睡袋的一應俱全,就拎著一個破書包,帶了兩件換洗衣服的陳林就跟個盲流似的,完全不知道要怎麼應付接下來的事情。
“**,**公司,你們到北岸2.1KM處。你們負責的長度為500米”
一位帶著眼鏡的小老頭,舉著大喇叭喊著。陳林左右的人哄了一聲,幾個曾經參加過抗洪的人,扛著自己的裝備當先走去。其他人亂哄哄的跟在後麵。
陳林一直注意聽著,卻沒有發現德容公司的名字,趕緊推開人群走上去,對著老頭嚷嚷著,
“我是德容公司的,我到哪裏?”
老頭翻翻手裏的白紙,嘴裏念念有詞,找了好半天才說,
“德容進出口貿易公司?聯絡員,跟著巡視小組。負責聯絡工作。”
順著老頭手指的方向,陳林看到在不遠地方,停在樹下的一輛有點破舊的普桑。
————————————————————————————————————
這個周末在家,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旺仔小饅頭分給十幾個人,怎麼才能讓每個人都顯得自己的饅頭多?
犯愁啊!倒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一土財主臨終前,把自己兩子兩女都叫到床前吩咐到,
“我有20頭牛分給你們做遺產。你們都不準殺牛。兒子每人得我遺產的三分之一,女兒得我遺產的七分之一。”
話剛說完就葛爾屁招涼死翹翹了。兒子女兒們辦完土財主的後事,開始分家產,可怎麼分都分不好。各位有什麼意見?
賣個關子,答案下回揭曉!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