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昭將李德楷上書請辭的奏章,呈遞給了永明帝。永明帝看罷,也是震驚不已。於是,趕忙問道:“這是李相的意思?”
李德昭立即回稟道:“陛下,兄長每日茶不思飯不想,思慮國事。奈何如今形成了如此的局麵,看來隻好請辭了。”
永明帝順勢說道:“何保的供詞朕看了,很多都是子虛烏有的東西。這樣吧,還是請李相收回奏章吧。”看著永明帝將奏章扔了過來,李德昭隻好接著,回去商議。
等他走後,傅秋雲從幕後走了出來,說道:“陛下,想不到您成熟了很多。想要取之,必先予之。我看你這樣對李德楷,我也就放心了。”
永明帝立即說道:“娘,這個丞相當初是朕下旨封賞他的,自然也是朕下旨免除。怎麼可能他一封奏章,就請辭了。再說,李德楷是否真心辭去丞相之位,朕還是不放心。何保的供詞朕看了,其實沒有什麼可以推敲的。重甲玄騎,李德楷也算是提前向朝廷備案過的。再說,河東道節度使是他何保,又不是李德楷。所以說靠著證詞,無法去定他的罪責。”
傅秋雲點了點頭,問道:“陛下,假如李德楷真的辭了丞相之位,您打算再次立誰為相?”
永明帝想了想,說道:“朕本打算再次立範明城為相,可是範明城確實不太適合如今的亂局。其實最近,朕一直看兩江侯的奏章。他推舉一人,曹保真。”
對於曹保真,傅秋雲還是清楚的。但是對於曹保真適合不適合做丞相,傅秋雲也是拿不定主意。於是,她問道:“陛下,為何推舉他為丞相呢?”
永明帝繼續說道:“其實兩江侯桓恒推舉他,是有自己的目的的。當然,還是荊楚道的事情。朕打算把桓迪推舉為荊楚道節度使,讓曹保真回京,繼任丞相之位。”
傅秋雲一時間難以理解,問道:“陛下,為何如此決定,難道就是因為兩江侯的奏章?”
永明帝立即解釋道:“娘,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實朕認為趙永忠比較適合,可是趙永忠才是河南道節度使,還不太適合。其他人又都不太合適,裴光太依賴其兄長,也是不太合適。思來想去,隻有曹保真合適。不過,朕決計不會讓他做太久。畢竟,天下太平了還是範明城最適合做這個丞相。”
傅秋雲聽到永明帝如此說,也知道他已經思考清楚。於是,她說道:“既然陛下決定了,那麼我也就沒有什麼意見。隻是如今你還未正式的親政,玉璽還在李德昭那裏。此事,還是靠著李德楷親自推舉才行。”
永明帝點了點頭,說道:“朕知曉。”
再說李德昭拿著退回的奏章,來到了李德楷府上商議。李德楷看到退回的奏章,不假思索的立即再寫上一份。這時,李德昭立即勸阻道:“兄長,此事可是不要向上次那樣的光是辭官了。”
李德楷一臉懵的看著李德昭,然後問道:“兄弟,此話怎講?”
李德昭立即說道:“陛下雖然駁回你的請辭,其實也是做給大家看看。同時,也是給你機會。讓你推舉一位大臣接替你,然後才能準你的請辭。你想想,你撂下重任不幹了,誰來接替呢?陛下肯定要找一位丞相,找誰呢?這不是,給咱們機會嘛。”
聽到這話,李德楷立即來了精神,說道:“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其中還有這層關係。這個丞相之位我是做不來了,但是我可以推薦新的丞相。這一點,陛下也是認可的。對了兄弟,你說我推舉誰呢?”
李德昭想了想,說道:“我建議,還是選擇我們的人。但是,如今的朝廷之上,隻有何保有機會。奈何此人背叛了我們,就算了。其他人,品銜太低,不行。對了,曹保真,此人可以。無論資曆還是能力,都是不二人選。”
李德楷聽到曹保真的名字,立即來了興致,說道:“是啊,此人可以。當初我們把他推到了河北道十年,他都沒有怨言。最近又給我們去平叛,雖然沒有什麼功勞,但是也有苦勞。其實,我是很想靠著他前線平叛,著實舍不得他回來。”
李德昭立即說道:“前線有拓跋萬年平叛,讓您嶽父跟關山齊盯著就行了。曹保真回來,接替你的丞相之位。這樣,你我多少還是有反盤的機會。”
李德楷聽罷,感覺自己的兄弟說的很對。於是,當即給曹保真書信一封,提出來自己的想法。其實,他並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在曹保真的算計之中。
狼兵三萬人馬,卻是在前線拚殺得力。一時間,晉王的巴蜀聯軍受阻。晉王親自坐鎮前線,指揮齊遠跟佟閣兩位大將軍。可是,他們還是不是肥狼的對手。
畢竟肥狼在西域多年,經常指揮與安西軍的戰爭。對於軍隊也是熟悉,指揮起來得心應手。一時間,巴蜀聯軍節節退敗。晉王此時,也是頭痛不已。
且說這一日,晉王正跟幾位大將商議對策。忽然,有小校尉來報:“王爺,帳外有兩人前來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