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範明城再次拜相(2 / 3)

一旁的戶部尚書尚越上前,參拜永明帝,說道:“陛下,賀大人說的對,丞相說的也沒有錯。敢問,兵部跟五軍都督府拿出來有效的平叛策略了嗎?我們戶部可是沒有什麼餘糧供你們打仗用了。”

聽到下麵的群臣議論紛紛,永明帝也是頭大。他也是沒有很好地辦法,可是丞相曹保真隻顧著提出平叛平叛。但是對於具體方案,調兵遣將,卻是任何想法。

這件事,他一股腦的推給了兵部跟武英殿這邊。杜通跟楚漢章兩人也是沒有很好地辦法,因為大唐幾乎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用了。四大軍團,鎮北軍團幾乎調不出來河北道。剩下的鎮南軍團不要妄想,安西軍如此慘樣,狄道軍團也已經無法指揮。靠著兵部跟五軍都督府那些兵馬,根本就無法平叛。

永明帝想到這,也是無可奈何。這時,一旁的魏襄看著永明帝如此發愁,心疼不已。他也是不顧自己的太監身份,開始站出來指責道:“你們這些大臣,吃著朝廷的俸祿,豈不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看看,把陛下愁成什麼樣了。”

說完,就上前替永明帝擦拭額頭的汗水。這時,群臣先是一愣,然後立即下跪,山呼萬歲。同時,向陛下請罪。

這一下子,卻是奏效。魏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了表現。其實,他哪裏知道,在這朝堂之上,是不能隨意胡說八道的。

李德楷已經冷落了很久,此時他感覺自己還有機會。於是,他上前參拜道:“陛下,臣李德楷又話要說。”

這時,李德昭趕緊從後麵的簾布後麵走了出來。看到自己的哥哥上前說話,李德昭開始快速轉動大腦,想權宜之計。

永明帝看著李德楷站了出來說話,也是一驚。然後,他問道:“但說無妨,朕恕你無罪。”

李德楷立即說道:“朝廷大政方針,都是武英殿、文淵閣會同丞相製定出來,上報陛下恩準。而不是讓陛下給你們出主意,讓你們去執行。臣以為,曹丞相如此做來,不適合再為丞相,需要換相。”

此話一出,下麵大臣們一下子開始議論紛紛。永明帝沒有想到,李德楷居然會在這樣的場合說出來這樣的話。曹保真也是聽到此話,驚得出了一身汗。看到陛下並沒有為自己說話,曹保真按捺不住了,立即說道:“李大人,此話怎講?本相深受皇恩,自當為陛下分憂。如今巴蜀道平叛,乃是重重之中。你已經離開廟堂,退居丞相之位。請您自重,莫要妄議朝政。”

曹保真的反擊,著實讓在場的大臣們都震驚不已。其實對於二人的矛盾,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自從曹保真坐了丞相之位後,開始打壓李德楷的親信。其中最為厲害的,當屬赦免了何保之罪。同時,對於河東道節度使之職,雖然給了魯三元。可是河東道五個縣令,都換成了曹保真的親信。

再說這個李德楷,本想屈尊做一個從一品的河東道大都督之職。可是曹保真壓著奏章,就是不去上報請旨意。這一下,雙方的矛盾算是結上了。

曹保真以為李德楷失去了勢力,肯定會屈服自己。不曾想李德楷、李德昭兩兄弟,如何把曹保真放在眼裏過。所以,雖然是辭去了官位,可是處處掣肘曹保真。就這樣,曹保真雖然位居相位,可是相權還未真正發揮作用。

如今,卻是在朝堂爭吵起來。

永明帝看到二人的爭執,內心是苦惱的。畢竟如今這個局麵,永明帝也是毫無頭緒。雖然他是皇帝,可是還未可以獨斷專行。再加上永明帝為人懦弱,什麼事情也沒有太大的主見。這些年傅秋雲雖然盡心輔佐,奈何她也是一介女流,對於朝堂政治還未太過於熟練。一時間,大唐朝廷陷入了皇權弱小,群臣強權的局麵。

看著兩人的爭吵,永明帝知道這是新老相權在互相爭鬥。此時站在角落裏的範明城,一直低著頭。他並未說一句話,也沒有看向其他任何人。仿佛,朝廷發生的一切都跟他無關。

李德楷跟曹保真爭執了幾句,也都不再繼續說話了。這時,賀知奇站了出來,說道:“胡鬧,兩位乃是朝廷重臣,朝廷之上怎麼爭執到如此境界,當真讓天下人看笑話不成?陛下召集大家商討的是國策,可是不是聽兩位大人互相攻訐的。”

賀知奇畢竟是老臣,在朝廷待了幾十年。曹保真跟李德楷,怎麼也得給他麵子。就這樣,一場鬥爭算是結束了。

這時,永明帝問道:“朕想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這時,工部尚書裴倫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需要朝廷拿出來國策。我們是繼續平叛,還是說任由他們這樣,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做決定?”

曹保真立即解釋道:“國策非常明確,先平定巴蜀道的叛亂。然後再平定狄道叛亂,收複安西軍的掌控,掃平北六鎮之流。然後朝廷政令暢通,還我大唐繁榮昌盛。”

聽到曹保真如此說,大家不禁想笑。其實誰都知道,應該是這樣。可是平定巴蜀道的叛亂,何等的困難。如今要不是荊楚道堅持守住,恐怕叛軍可能進入河南道了。至於說平叛,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禮部尚書李顯錄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丞相,如今我們不是已經平叛一次了,結果就是和談休兵。如果再次發兵,誰人為將,兵從何處來?”

李顯錄的話甚是中肯,也沒有為難曹保真的意思。這時,曹保真看向了楚漢章,此時的楚漢章已經榮升兵部,這些事情肯定他最清楚。

曹保真借著話道:“楚大人,如今兵部歸你負責,麻煩您說一下吧。”

楚漢章上前,立即參拜道:“陛下,如今兵部也是捉襟見肘。我們可以調兵的隻有河南道、河北道、山東道、吳越道四道。加上所有的徭役,算上來不過二三十萬。想平定巴蜀道晉王的叛亂,非得五十萬徭役不可。將士的話,如今五軍都督府可以抽調的兵馬,不過十萬。但是大都是步兵為主,對付巴蜀道的叛軍,其實最好是鎮南軍團。但是鎮南軍團掌控嶺南、江南、江東、江淮四道,他們出兵,怕是困難。想來想去,幾乎是無兵可用啊。”

曹保真見狀,立即怒道:“難道我們大唐就任由晉王叛逆胡作非為不可?”

永明帝聽得清楚,他也知道想要依靠朝廷平叛,恐怕是不可能了。但是,他也是沒有很好地辦法。他記住傅秋雲教給自己的君王之道。不說,多問,多聽,多看。

這時,李德楷上前說道:“陛下,微臣請旨意。讓我招募北六鎮、隴右道的安西軍殘部,可以收複巴蜀道,把晉王之流給抓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