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徐州會戰結束1(1 / 1)

徐州會戰整整持續了五個月的時間,從民國二十七年一月一直到五月結束,比淞滬會戰的時間還要長兩個月。

在這段時間裏,中日雙方在徐州這個地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國軍六十萬,日軍二十四萬!

大大小小的戰役不計其數!

在這些戰役當中,仍然多數以國軍的戰敗告終,但是卻也有像“台兒莊大捷”這樣的勝利。

但是雖然勝利的天平在逐漸向著中方傾斜,但是它目前似乎仍不願意照顧這個已經飽經摧殘的孩子。

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中國統帥部放棄了徐州,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於6月6日占領開封。

為阻止日軍前進,常校長9日下令在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徐州會戰到此結束。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這場戰爭的結果仍然是失敗,但是相較於以前的失敗,這一次,它有了更重要的意義。

周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以台兒莊為代表的徐州會戰的勝利“雖然是初步的,但它的意義卻很大”。

在國軍正麵戰場中的二十多次會戰當中,徐州會戰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其中共有三點重要意義值得銘記!

一、鼓舞了抗戰的中國軍民

自“七.七”事變以來,麵對日軍的步步進逼,全國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國民政府能夠組織、領導中國人民起來抗戰,將日本帝國主義從中國的領土上驅逐出去,爭取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

這一期盼就宛如那夜間的火把一般,照亮了整個夜空,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熱切願望。

為了實現大家的共同願望,南京國民政府也作了不懈努力。在“八.一三”事變爆發的第二天,首先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表示“實行自衛,抵抗暴力”。

緊接著,常校長在廬山發表重要將話,下達總動員令,自任陸、海、空軍總司令,一方麵指揮軍隊抗擊日軍的瘋狂進攻,一方麵接受中共關於國共合作的建議,承認其合法地位,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抗日。

這些舉措,對中國軍民抵抗日本侵略是一極大的促進和推動,全國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局麵。

塔讀@^>

在此次戰鬥中,廣大愛國官兵激於民族的義憤和強烈的愛國心,與日軍頑強拚搏,湧現出眾多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WwW.com

為國捐軀者,不僅有一般士卒和下層官兵,而且有高級將領。

這些眾多為國犧牲的將士,以自己的鮮血洗刷了舊日的民族恥辱,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極大地振奮了中國民族精神!

對形成強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氣蓬勃的新氣象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功地扭轉了國民黨軍屢戰屢敗的不利態勢,遏止了失敗主義思潮的蔓延,使中國人民從中看到了抗戰的光明前途。

徐州會戰,特別是台兒莊會戰,使國民政府及統帥部進一步認識到日軍並非不可戰勝,雖然短期內尚不可能,但中國的抗戰最終必將勝利,從而進一步堅定了持久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但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突然對中國施加壓力,德國也宣布對中國禁運軍火,5月間又下令召回駐中國軍事代表團!

而英、美等國仍無實際上的援助,雖然在明麵上他們仍然高喊大國口號!

國民政府及統帥部感到依賴國際外力戰勝日本的希望暫時難以實現,認識到要靠自己下堅定持久抗戰的決心。

民國二十七年6月9日,常校長發表聲明,宣稱當前戰局的重點不在於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防禦成功與否,今後的戰爭將在山嶽地帶進行等。

並於同日下令在武漢的政府各機關、中央黨部、各大學及由滬遷來的工廠等向重慶、昆明轉移,最後完成以西南為大後方的戰略部署。

塔讀@

貫徹執行“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方針,表示“始終保持我軍之戰鬥力,而盡量消耗敵人的力量,使我軍達到持久抗戰之目的”。

同時,徐戰會戰的勝利,也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

以台兒莊大捷為代表的徐州會戰的消息,蘇、美、英、法、德、意等歐美主要國家都給予了充分報道和評論。

而在徐州參與第一線的範文林也通過國際電話將徐州的消息告訴給了遠在美國的竇修,希望他能將這個消息報道出來,告訴全世界的華人,中方之勝利就在不遠之將來!

。您提供大神一隻黑色鋼筆的民國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