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都沒想到還能得到農具,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看來老天都可憐他們,讓定北王發現這些東西,而不是讓一些貪官汙吏發現!不然怎麼可能不要錢的發給他們。
還有那土豆是什麼?聽都沒聽說過,真的能吃嗎?不會有毒吧?還有這要怎麼種?他們都不知道!
聽侍衛說這土豆能畝產千斤?就他們現在所種的糧食一畝能產五百斤,他們都得謝天謝地了,他們農民都是靠天吃飯,要是年景不好,災荒不斷,好多地方甚至會顆粒無收。
要是這東西能畝產上千斤,那他們以後可不用愁了,不光自己家人能吃飽飯,而且還會有餘糧!
其實土豆畝產千斤,那還是沈涵保守說的,因為現在這裏沒有化肥,她對這裏的土質這些都還不了解,所以不敢保證和現代一樣。
在現代一畝土豆可是產量在兩千到五千斤,甚至有人還曾說他種的土豆畝產八千斤,但具體是不是真的沈涵也沒去求證,那時候也就是聽說,覺得不可思議,也就記下了。
那些得到農具的人家都還對土豆高產這事半信半疑,有的還在猶豫,要不要去開荒,但這事也由不得他們,於文琪早就想到,直接讓人做好登記,把任務落實到個人的頭上。
每家派誰去,做好登記,開荒時每日點名,如若沒去,收回發放給他家的農具和種子。
這下就沒人敢不去了,沈涵在去下河村的路上從李伯承口中還了解到,之前抓的那批土匪他還沒有處置。
沈涵便立馬想到,他們現在正是缺人的時候,何不把那些人弄出來去幫著開荒,那可是免費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如果怕出事,那些人跑了,那就每人都綁上腳鏈,李伯承聽後覺得這辦法可行。
決定今日回府衙就讓於文琪著手去安排。
來到下河村時,來這的侍衛已經發放完農具,也做好了每家都由誰去開荒的登記。
二十名侍衛帶著四十多個村民已經來到一處靠河邊的山腳,開始了他們的開荒勞作。
而那些沒有來開荒的村民也因為得了農具,都開始趕緊去自家地裏將還沒有種完的地,都給種上。
整個下河村都給人一種充滿生機的感覺,不像之前來都不怎麼看見地裏有人,冷冷清清的。
由於侍衛帶農具來時,也帶了一批土豆交給了村長,沈涵之後也不可能經常來,便讓人拿來幾個土豆,找了一塊開好了的地,親自給他們示範土豆的種植方法。
因為土豆在生長過程中,從播種到成熟的各個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濕潤度,土壤的含水量最少要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所以沈涵也同於文琪講了,現在的開荒一定要選擇水源充足的地方,這樣百姓灌溉起來也方便些。
要是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沈涵還想著手新修水利工程那些,但現在暫時就隻是先想想。
得把局勢穩定了,蠻子確定不會再攻打北定,那樣才能抽調人口去幹那些事。才能毫無顧忌的將北定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