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四零八六年正月初四,千多年未曾召開的“中夏帝國決策團換屆評議大會”,在中夏帝國首都禹京的“帝國會議中心”舉行。
這個大會的“評議”概念,可不是評論建議的意思,而是包含了兩個主要議題,一是對當屆帝國決策團在任期間的表現進行評審,和對其未來去向做出決議;二是對下一屆帝國決策團的成員資格進行評審,以及達成何時接任的決議。
當屆決策層已經連任一千年了,換了五任當政團隊,每一任執政兩百年。以前每一屆的決策層,一般都是兩任,最多一次還是大禹執政期間,連續三任。後來有兩次文明晉級速度較快,隻經曆了一任就換屆了。
其實人族的高層大佬們,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經發現了這個選拔決策層的製度,存在不合理之處,表現越好的決策團任期越短,表現越差的決策團任期居然還更長。
讓表現好的決策團隊早點晉升到長老團,表麵看起來是對他們的提拔和肯定,但實際上不利於人族的長遠發展。
表現不好的決策團隊,遲遲不能帶領人族文明晉級,才是最應該提前退位的,而不是讓他們的勢力繼續連任。
所以,在一百八十六年前,選擇這一任執政團隊的人員時,人族高層大佬們之間還經過了好一番折騰博弈,雖然最終還是以上一屆文明晉級貢獻度前百名的勢力為主導,但大佬們最終還是達成共識做了一個極大的補充。
為了讓官方當政階層不至於越來越僵化官僚,要求各機構必須長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非他們那一百個團體的一百歲以下的年輕人進入執政團隊中。
結果這一任官方當政階層多了三分之一沒有太大背景的來自普通民眾中的年輕天才。
不過,也因此,這些年來,整個帝國確實多了一些活力,政務院、元老院、各部委,如果沒有這些來自普通民眾的官員對原有的官場體係形成一定的掣肘,這些年帝國的行政體係肯定要僵化很多。
連塗山天昊能夠順利成立“特培班”、“靈子研究所”等,可以說都離不開這些人的推動。其中就有富世縣出身,年紀很輕就機緣巧合進入元老院當長老的劉光第的大力支持。
雖然這些來自大家族分支無數代的普通民眾中的年輕天才沒有什麼背景,被選入執政階層後也總是被排擠打壓,但經過幾十年以上的磨礪打拚,也逐漸在各個崗位立穩了腳,能夠對很多事情起到一定的決定作用。
當然,近二十年,國師塗山偃樸、夏始帝和一眾聖階大佬來到禹京一邊恢複修為一邊在自然科學院學習以後,也沒人敢不配合塗山天昊的新理論和新事物的推廣普及了。
“帝國會議中心”,是一座經過很多次擴建,占地超過二十萬平米的龐大的半球形場館,可以同時容納數十萬人在裏麵開會。
不過,實際參加“中夏帝國決策團換屆評議大會”的人員隻有十萬人左右,其中有兩萬人是九州靈界的代表參加。他們是在九州靈界的虛擬會議室同步開會,以虛擬投影的狀態出現在真界會場。
九州真界會有八萬人左右參加,包括當政官方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長老團、顧問團的高層,帝國各公會、各勢力團體、大家族代表等。
會議將由各官方媒體在九州靈網上進行全程直播,達到二品以上修為的民眾都可以登錄九州靈網觀看。
其實,中夏帝國在三千多年前還搞過全民投票選舉製度,在召開評議會時,每個民眾都可以通過九州靈網對決策團預備成員進行投票,結果那幾百年搞得一團糟。民眾容易被野心家利用,也容易被各大家族或勢力團體忽悠,導致帝國差點分崩離析。
若非獓獜族入侵,人族麵臨滅族危機,不得不再次團結在以國師和夏始帝為核心的中夏帝國官方,中夏帝國早就被各種內鬥折騰散架了。
後來帝國發現了全民直接選舉的弊端,又改成各勢力代表進行評議表決。
官方當政決策團隊對整個帝國而言,確實相當重要,基本上主持著帝國日常百分之八九十的行政事務。隻有極為重大的事務才會申請長老團甚至顧問團進行審批,人族最高層那些大佬,更是隻有在人族麵臨重大危機的時候才會出麵。
這二十年,人族這些大佬本來就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集中起來恢複修為,並且眼看著就要被獓獜族滅國了,文明上千年不能晉升,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塗山天昊提出的自然科技體係上麵。
當時的聖階大佬們全都被獓獜族大祭司帶著同歸於盡了一回,對人族未來充滿悲觀情緒,對通過靈能體係晉升文明、改變局麵不抱任何希望。
國師提出支持塗山天昊發展微觀科技,大家也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反正也沒有其它辦法了,就當是垂死掙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