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溪看著劉源,又朝劉晟睿看去,用眼神詢問他,這位劉源是誰?
劉晟睿靠近江小溪說道:“這位劉源劉總是北大博士,號稱是季羨林先生的弟子,是最近風頭正盛的“新儒商”,現在正在跟建行和和保險公司合作銷售季羨林先生總編的《傳世藏書》。開了一家誠誠文化公司,由《傳世藏書》資源置換出的投資利潤,打著教育投資、電商概念,把文化公司運作上市了。”
說完,又小聲說道:“這次徐總花費心思請你來,就是想問問呂總和這位劉總的投資靠不靠譜。”
江小溪一臉問號地說道:“為什麼問我?”
劉晟睿說道:“你出手的投資都穩賺不賠,不問你問誰。應該還抱著說服你一起投資的想法。”
江小溪默默歎了一口氣,自己是重生的,但也不是百科全書啊,現在野蠻時代各種牛馬蛇神都出來秀一秀,自己也分辨不清楚。
但這位徐總的運氣實在不太好,因為這兩個投資都可以說是典型中的典型。
不過也不能說徐總眼光不好,因為正是因為他們典型,受到了追捧,才能成為知名的典型。
就從麵前這個劉源說起,劉源此人年少成名,十四歲考入武漢大學,十八歲進入南省中醫研究院取得了碩士學位,之後又成為北大哲學係的博士生,跟隨季羨林學習東方哲學。
這開掛一般的人生簡直羨慕死江小溪了,這才是主角應該享有的待遇。
隻是這些光環讓劉源越發貪婪起來,雖然書讀萬卷,一派斯文,但其實內心對於金錢和權術的渴望達到了極致。
他策劃出版了導師季羨林主編的《傳世藏書》,該書一共三萬多卷,共計二點七六億字,曆時六年完成。
一共印刷了一萬套,每套市場售價高達六點八萬元。
這一下子就為他的公司增加了將近七億的資產評估,憑空生出五千多萬的賬麵利潤。
之後,他把銷售代理權轉給了建設銀行,訂書者到建行交款,並且由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做擔保,這一下可信度劇增。
而劉源把銷售代理費用交給銀行,自己一分錢不要,就是借著這個殼子上市,炒作股價圈錢。
通過這份公信力,劉源拋出了三個概念,除了《傳世藏書》之外,他還畫了一個大餅,據說要投資建設“千年學府論壇”“出版發行中心”等項目,要把誠誠文化建成華夏最大教育投資公司。
另外還提出了一個電子商務的概念,有傳統的圖書出版轉入新興的網絡產業,做華夏的“亞馬遜”,在這個加入互聯網概念就股價暴增的時期,這個概念一提出,更是讓一眾不明所以的投資者熱血沸騰。
這一番炒作下來,誠誠文化公司風頭一時無兩,他、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政府都有錢賺,受到傷害隻有投資者的錢和季羨林先生的名譽。
這種操作也就是最近華夏股市處於牛市階段,投資者爭相尋求投資項目,一旦股市波動,這些方案都是虛幻,整個公司的股票都得分崩離析。